郑明辉:从“世纪之毒”到新污染物

2023-03-25 06:05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博士时代就提纯97%的“毒王”

郑明辉教授的科学之路,就始于对二噁英的探索。

早在1994年,当他还是一名博士生的时候,为了研究二噁英在土壤中的降解,郑明辉需要大量纯度很高的二噁英。然而,这些高纯度二噁英样品价格昂贵。

实验室显然无法负担这么贵的样品,于是,他决定自己合成二噁英。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终于合成出了30毫克纯度达到97%的二噁英。“二噁英有210多种物质,我合成出来的是最毒的那种。” 这让他对二噁英的生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合成二噁英的经验为他调查中国有哪些可能产生二噁英的排放源奠定了科学基础。

“如何在焚烧过程中减少二噁英的产生?”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郑明辉教授的脑海中。他从合成高纯度二噁英的经历获得启发,发明了一种技术,阻滞二噁英产生,而不是像通常污染控制措施那样将其吸附在活性炭上。这个技术是通过向烟气中加入化学阻滞剂,在烟气的降温过程中减少二噁英的产生。在实践中证明,这个技术非常成功,并在一些生活垃圾焚烧厂得到应用。

“这是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在2019年,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郑明辉是第一获奖人。

编制中国二噁英排放清单

2001年国际社会通过《斯德哥尔摩公约》,作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POPs危害的全球行动,我国成为首批签约国。按照《公约》的要求,各缔约国需要提供本国二噁英排放源的数据和年排放总量,这就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估。“然而,当时我国对二噁英排放源的认知还停留在垃圾焚烧排放源,对其他排放源的认知几乎是空白。”

郑明辉和他的研究团队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们开发了调查我国二噁英排放源的方法,提出了我国二噁英排放清单。当时,中国哪些行业排放了多少二噁英还是未知数。郑教授基于国情,借鉴国际上清单调查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工业生产实际情况的62类工业行业二噁英排放因子。以2004年作为基准年,详细计算了每个行业的排放数据。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