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粉皮后边的西施(图)

2023-03-30 05:27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天津日报

粉皮是一年四季特别是夏天凉菜的传统主打食材。清初,安阳郑氏在小城开了间“彰德府全盛郑家老粉坊”,迄今已兴盛三百多年。随着粉坊越开越多,如今,粉皮的美味滋养了千千万万的安阳人的味蕾和脾胃,成为城市重要印记之一。

对于安阳人来说,粉坊的重要性当排在粮店、菜市场之后。粉坊是安阳人对制作粉皮作坊的俗称。哪里开了间商场,人们可能不大注意,但哪里新开了间粉坊,对周边人来说,可是件大事儿,只等开张的鞭炮一响,就会有人提着桶、端着锅、推着车,趋之若鹜,直奔一缸用绿豆发酵的有股酸味和馊味的水。这缸水,安阳人称粉浆,把买粉浆叫提粉浆,把粉浆做成的饭称粉浆饭。这种饮食若要追根溯源,还真有一段地方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安阳大旱,百姓无水可吃,只有古城大西门一家粉坊里有口小井,井深水浅,仅够维持生产,饥渴难耐的百姓只好把粉坊生产倒掉的废料──粉浆提回家做饭充饥,由于又酸、又馊,便配些小米、食盐、野菜等熬制。旱年过后,还有些好事者怀念、回味粉浆饭的味道,遂又提回粉浆配以花生、大豆、大油、麻油,将粉浆饭做到极致。

小时跟着爸爸挑粉浆,站在几口正发酵的大缸前。老板掂着个大马勺扭头问:要酸,还是一般?要“酸”就去已发酵两天的大缸里舀“老浆”,要“一般”,就去刚泡一天发酵时间尚短的大缸里舀“新浆”。等两只桶装满了,给老板4分钱挑起就走。安阳有民谣:“粉浆饭,大豆儿,烧饼火烧夹肉儿。”是安阳一大美食搭配。

制作粉皮的过程不算复杂。将绿豆用大缸淘洗、浸泡,再上磨、沉淀,最上层就是粉浆。中间积聚的大量绿豆残渣称沙浆,最底层是粗粉芡。用白布兜拎起将水分控干而成粉芡砣,掰块熏蒸、过箩,便获得制作粉皮的精细粉芡。制粉皮时需向老天借个阳光明媚的中午,将之加水完全溶解,支锅,待水煮沸,取出红铜平底铜锣样的“旋子”,舀一小勺粉芡水倒上,两手把住放在煮沸的水面上,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劲一“旋”,粉芡水在高速旋转下,瞬间旋成薄如白纸的湿粉皮。把小手指弯钩,沿粉皮边钩起往长条帘上顺势一拍,拿到太阳下通风晒干,便可装袋出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