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产业兴盛
本文转自:民族日报
科技赋能 产业兴盛
——我州“粮瓜菌”轮作种植模式获得成功


本报记者 景溪
春有菌菇秋有粮,夏瓜蔬菜满园香。3月27日,记者在临夏市折桥镇大庄村看到,大棚里绿油油的辣椒、西红柿挂满枝头,羊肚菌和熊掌菇密密麻麻地在地上冒着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这里试验的“粮瓜菌”轮作种植模式获得成功,效益显著。
在羊肚菌种植大棚里,来自州科技局、州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和省农科院、州农科院的食用菌专家,现场对日光温室羊肚菌进行了测产,经过严格的测量、测算、称重,实测出羊肚菌亩产鲜菇1156公斤。这一数据,刷新了甘肃省羊肚菌高产纪录。按照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100元计算,亩产值可达11.5万元。
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张仲海介绍道:“我们试验总结了两种模式,一种是3月上旬播种早熟马铃薯,6月下旬收获,亩产鲜薯1200公斤,纯收益约2400元;第二茬于8月下旬定植白兰瓜,11月下旬成熟,亩产840公斤,产值1.34万元;第三茬在11月种羊肚菌。另一种是,3月上旬种植鲜食甜玉米,5月底收获,总产玉米2850穗,总收入5700元;6月中旬定植甜瓜,8月底成熟,总产甜瓜1368公斤,纯收益约1.04万元;11月上旬种羊肚菌。目前,两种模式下的作物均处于盛产期,准备采收。”
看着地面上密度大、个头大、长势喜人的羊肚菌,省农科院食用菌专家、副研究员刘明军说:“临夏州的羊肚菌种植技术发展令人惊喜,从今天现场测产来看,亩产达到2312斤,这个水平是目前甘肃省最高种植产量,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证明临夏的羊肚菌种植在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和企业、合作社的协同创新下,种植品种、技术逐渐成熟,如果管理上进一步精细化,产量还有提升空间。羊肚菌、赤松茸在临夏州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地域优势,发展前景良好。”
针对日光温室生产中种植作物单一、综合效益不高的现状,我州所采取的“粮瓜菌”轮作种植模式,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搭配种植作物,实现粮食安全、菜篮子安全,经济效益并重。州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郭青范表示:“通过不同作物的合理轮作,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改良土壤,做到用地养地结合,有利于循环农业发展。下一步,将在全州范围内推广这两种模式,推动我州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提质增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