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乡村“大动脉”倾情帮扶助振兴
本文转自:巴中日报
平昌县苟溪村天仙桥正式通车
打通乡村“大动脉”倾情帮扶助振兴

图:4月18日,建成通车的苟溪村天仙桥。
巴中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东升 文/图
“桥通了,路好了,我们走亲访友、买办货物更方便了,感谢市检察院的帮扶!”近日,平昌县苟溪村天仙桥正式通车,一座大桥飞架大河之上,结束了两岸群众关山阻隔的历史。
天仙桥项目建设,既是市检察院倾情帮扶的见证,也是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助推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
有呼必应 紧盯关键解难题
“两岸交通不畅,甚至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村民出行和人身安全,制约了经济发展。”2015年,苟溪村村干部对时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周天宝说道。
受地理条件的影响,一条大河将苟溪村一分为二,村民在河里安放的几块石墩便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河道涨水就不能过,还曾发生过几起村民失足落水事故,群众生命安全不能得到保障,更不用说经济发展了。后来修建巴达铁路,在两岸搭建了一座铁桥作为便道。但由于铁桥长期在水中浸泡成为危桥,出行难再次成为当地老百姓的一块心病。
了解到老百姓的民生诉求后,市检察院决定帮助争取连接大桥项目,实现村民通车梦。2016年10月,市检察院对接省交通厅申报天仙桥项目,并成功立项;2018年2月,在村民的期盼声中,施工队伍正式入场施工,大桥修建工作拉开序幕。
齐心协力 打通“最后一公里”
2021年4月,天仙桥主体工程顺利完工,两边的道路连接线工程却没有着落。眼看大桥修好了却不能投入使用,当地老百姓非常着急。
“撑船撑到岸,帮忙帮到底!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问题!”面对项目搁置,市检察院检察长王燕表示。
因资金问题,天仙桥原施工方在主体完工后离场,便道铁桥经久失修成为危桥被拆除,天仙桥两端未建设完工的连接路成为老百姓交通出行的“拦路虎”,离解决老百姓出行难还差“最后一公里”。
继续建设,涉及项目立项、更换业主单位、资金来源不足等诸多现实情况。面对困难,市检察院党组带头协调,最终将两端连接路纳入农村公路建设清单,项目补助资金拨付到位。这期间,工作队累计召开群众座谈会、现场协调会、工作推进会20余次……通过多方努力,4月11日,天仙桥两边道路连接线工程竣工,群众出行难终于得到解决。
建成后的天仙桥全长115米,桥宽8.6米,两端连接路长300余米。作为苟溪村重要的交通枢纽,随着天仙桥及连接路的贯通,大大改善了两岸三乡路网结构,从苟溪村到平昌县城由原来的2个多小时车程缩短为30分钟,到巴中市区由原来的3个小时车程缩短为1个小时,为苟溪村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了交通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