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亿配方颗粒市场“混战”:中国中药、红日药业遭挫 竞争激烈
不过,在现行政策之下,国标、省标品种重复的现象,也引起业内关注。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孙达建议,“加快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国标制定,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引起业内持续关注。
“目前中药配颗粒常用品种有700余种,国标品种只有200余种,数量仍显不足。”孙达当时表示,“不同的标准,造成同一组方种,各品种质量、工艺水平不一致,不利于临床疗效的稳定性。其次,各省制定的省级标准尺度也不一致,出现了同品种多标准、多规格的局面,对企业资源造成浪费,也不利于临床使用。”
集采未来
作为中药产业过去最好过的业务板块,中药配方颗粒过去“躺在试点政策之上”过活的日子,显然一去不复返。虽然目前标准切换对业内企业来说处于阵痛期,而受访人士认为,未来集采才是悬在业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原本在2022年时,我们预估是未来2-3年集采,随着国标的持续扩容有可能会集采会提前,但目前还不好说。”上述中药配方颗粒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万联证券上述研报称,配方颗粒集采是长期趋势,预计降幅温和,利好优势企业,“长期看,标准统一、医保支付和阳光采购推动配方颗粒集采。”
万联证券表示,试点(政策)结束后,配方颗粒标准统一扫除了之前配方颗粒集采最大的障碍,同时国家鼓励各省将配方颗粒纳入医保,目前多个省份已经发布文件明确表示将配方颗粒纳入本省医保,医保资金的占用给配方颗粒集采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
华润三九方面称,公司认为配方颗粒业务未来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一方面国家鼓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配方颗粒业务自身比较复杂,产业门槛较高,涉及到五、六百种药材的采购、提取、制剂以及医疗服务, 对于全产业链能力的要求,资本规模的要求、药材资源的要求都是较高水平,目前具备一定规模的全品种运营的配方颗粒生产企业相对有限,竞争总体有序,“短期内地方企业生产符合当地标准的产品,推广备案相对便利,有一定优势。预计未来随着国标出台落地达到一定数量后,省标品种也会逐渐被取代。”
华润三九表示,预计配方颗粒的品种达到400种左右可能会进行集采试点,“目前公司已开始为未来可能面临的集采制定各项管理应对举措。”
万联证券称,集采有利于优势企业实现以价换量,有利于整体销售额的提升。诚然,近几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份额正在缓慢提升,并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爆发。
公开资料显示,近五年,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一直保持上涨趋势,2021年市场规模达346.0亿元,同比增长了35.5%,估算2022年市场规模达443.0亿元。
华安证券预计,到2030年,我国配方颗粒市场规模可达到11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2%;预计到2030年配方颗粒渗透率将提升至25%-35%区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
新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
第 “二次感染”存在哪些误区?新冠“大角星”传染性和毒力如何?专家这样说
-
澎 创新药就该低价?这是方向性错误,业界喊话不要过分人为干预
-
新 上海医院证实:新冠检出确有增加,主要是这些人!“二阳”症状会更重吗?专家分析
-
澎 核查:接种新冠疫苗将导致预期寿命下降?
-
经 新冠“二次感染”来了?专家:五一假期再次感染几率极小
-
央 多地网友称自己“二阳”了,会不会更难受?听听专家怎么说
-
社 20 万只中才有 1 只!科研人员发现海参界的“白天鹅”
-
英 看场演唱会,美国22岁模特突发坏血症四肢截肢,喷雾机是罪魁祸首
-
上 多地网友晒抗原称可能“二阳”?官方报告披露
-
澎 张文宏:建议脆弱人群再次接种新冠疫苗,50岁以下可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