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医院

找专家

查疾病

约门诊

当前位置:首页>>寻医问药>>疾病大全

了解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
发布日期:2015-01-27

    核心提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是由于某些药物所致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从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当药物所致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时,可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重症可致血小板减少至5x10^9/L以下。

  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 血小板数低于正常范围14万~40万/μl.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源于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减少症不会像继发于凝血性疾病那样表现出组织内出血(如深部内脏血肿或关节积血)。

  概念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是由于某些药物所致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从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当药物所致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时,可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重症可致血小板减少至5x10^9/L以下。

  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药物

  抗凝血药物如肝素、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抗菌药如氯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等、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等、利尿药如氯噻嗪等、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和卡马西平等、降血糖药如氯磺丙脲和甲苯磺丁脲等,雌激素如己烯雌酚、某些疫苗、某些中药制剂、某些降血脂药物、西咪替丁、铋剂、洋地黄毒甙、有机砷类、等。

  临床体征

  起病时间:发病时间因药物及其作用机制不同而异,通常在用药后1-2周发病。服用骨髓抑制性药物的患者多在疗程后期发病,多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在用药24小时至7天内,少数可于服药数周至数月后发病。

  症状表现:轻症者仅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和粘膜出血,可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症状严重者可有消化道出血、血尿或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症状较重者可在有出血症状的同时出现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全身酸痛、恶心、呕吐、腹痛、关节痛、皮肤瘙痒与潮红等。

  诊断标准

  1、发病前有确切应用某种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史,且停药后血小板减少症状减轻或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2、起病前仅用了某一种药物,或同时使用了其他药物后继续使其他药物不影响血小板计数。

  3、排除了其他可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

  4、重新使用该药后血小板减少症又复发。

  如果符合以上4项可确诊,符合前3项者的血小板减少很可能与药物相关,符合(1)项者的血小板减少有可能与药物有关,不符合(1)项者的血小板减少可能不与药物相关。

  患者应接受外周血检查血小板计数和骨髓象分析。在临床诊断中,本病应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病毒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治疗原则

  1、停药。

  2、重症者给与血小板输注治疗。

  3、因服用重金属如金盐或砷剂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可应用二巯丙醇。

  4、有严重出血症状者,停药后短期内应用皮质激素可促进血小板数回升。

  5、血小板计数低于10x10^9/L,可接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治疗。

    (来源:中华血液病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广告刊例 | 联系方式 | Site Map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