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新冠内卷,突变株来袭?——新冠病毒突变株研究进展

2021-02-24 09:19 来源: 普健生物

截止2021年1月26日,海外新冠病例单日新增462159人,确诊病例累计100227080 人,累计死亡人数 2143986人。去年12月以来,英国疫情恶化明显,新冠变异毒株加剧了新一阶段的疫情发酵,使新增确诊再创新高。根据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网站最新数据(CNCB)显示,在S蛋白共有3225个位点发生突变,其中引起氨基酸变化的突变共1930个,位于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的氨基酸突变有253个。

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 spike glycoprotein,S) 通过其受体结构域( RBD)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 ,在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导致细胞感染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使S 蛋白成为中和抗体和疫苗的主要抗原靶点,所以S蛋白(尤其RBD)发生功能性的位点突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英国B.1.1.7突变株、南非B.1.351突变株和巴西P.1突变株3株新冠病毒突变株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英国B.1.1.7突变株

从疫情开始就一直追踪病毒进化的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Andrew Rambaut等在virological上传了对这一新突变株序列的分析,指出这个新毒株有23个特殊突变,被命名为B.1.1.7亚型。这23个特殊突变中,B.1.1.7一次获得23个特殊突变,包括14个非同义突变,6个同义突变和3个删除。其中8个突变位于与细胞结合的Spike蛋白上,这8个突变中有3个极为重要,加重病毒致病性:

1.N501Y(第501位的天冬酰胺N突变为酪氨酸Y),突变增强了S蛋白与细胞上ACE2受体的结合力。

2.69-70del(第69-70位氨基酸丢失),有利于病毒逃逸宿主的免疫反应

3. P681H突变,是Furin切割位点毗邻位置,Furin切割后的S蛋白稳定性降低,暴露出开放结构,使S蛋白与ACE2受体亲和力提高了近千倍。

英国B1.1.1.7毒株系统发育树及突变位点(图源:virological.org)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