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小儿多动症有哪些症状

2021-06-18 23:05 来源: 善生活养有道

有的孩子在需要安静时很难安静下来,比如在教室上课、在家写作业时。此外,兼有一些难以自控的情绪和行为冲动,容易发脾气、缺乏耐心,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低。所有这些都提示,孩子可能患上了多动症。

从中医来分析,这与肝相关。肝主风,风主动;肝主情绪。若肝郁气滞,就容易出现多动兼情绪失调的表现。

当然,肝肾同源,肝与肾是一体两面。有读者提醒我:“肾精不足而导致气血生化无源!此问题不容忽视!”的确如此,肾精为元气之根,为先天之本。根本健旺,则水能涵木,木能生火,自然生机勃勃,不会多动。反之,若肾精下亏,水不涵木,木火升腾,上扰神明,就会导致各种心理异常。

进一步说,小儿多动症之所以难治。难在这不但是躯体的病,更是心理的病。小儿多动,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小儿心理的问题。而小儿的心理问题多源于父母。从临床来观察,若父母焦虑、紧张,孩子容易焦虑、紧张;相反,若父母豁达、开朗,孩子也就会豁达、开朗。

往圣先贤告诉我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我认为,孩子出现多动症,父母要先找自身的原因。先要内求,要反省,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完全依赖医疗。事实上,完全依赖医疗很难彻底治愈。若能父母与医生一起努力,那么,效果会更明显。

建议读者阅读《思考文化医学》,疾病的原因不仅是落在身上,更是落在心上的,因此,正心、修心、养心是必不可少的,是治病的基础。心不正,药石便无从着力。经典文化的作用就在于可以教人修身养性,心正了,肝、脾、肺、肾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治疗一些慢性病,不能只关注“身”“形”,更要调整好心态,转变价值观念,做到正心、修身和内守,用一种乐观、智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这就是《思考文化医学》的作者骆降喜老师所倡导的文化医学的核心观念。

对于小儿多动,我学习骆老师的经验,我认为,妈妈不但要反省,另外每天还要静下心来,对孩子说三句话:“妈妈爱你!”、“孩子别怕,有妈妈在!”、“孩子你真棒!”母子连心,妈妈的心与孩子的心是相通相贯的。妈妈的内心平和了,孩子的内心也将归于平和。

有读者问,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如何去帮助孩子早日康复呢?以下提供几点建议:

一则,用智慧养孩子。

建议对孩子多些安慰、支持、鼓励、奖励、关爱,尽量少训斥,少施压,少处罚,让孩子心情舒畅,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助于康复。

二则,改善孩子的生活改善情绪。

孩子要尽量早睡,不要熬夜;多些户外运动;少吃煎炸、烧烤、辣椒,不要喝各种饮料。

三则,积极选择中医。

中医以正为本,以人为本,中医的方法完全可以治疗小儿多动症。不但可以用汤药,还可以用针灸,都有不错的疗效。虽然小儿多动不容易治愈,但中医有办法改善症状。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董洪涛)

来源:善生活养有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