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手套进行手卫生,对吗?
导语
核酸采集时,可以戴手套进行手卫生,那临床查房呢?可以戴上手套快速手消后查完所有病人吗?
今日,一准医生问我:“蒋老师,你们护士在采集核酸时,并不是采集完一位患者就更换一副手套,而只是用手消液进行了一下手卫生,就采集下一个患者。那我们查房时,我们是否也可以戴一副手套采用快速手消,查完所管病人呢?”
笔者顿时觉得非常诧异,心想:你真狠,居然能问出这样的问题!但现实中的核酸采样就是那样:戴着手套进行手卫生的,如图。针对他突然冒出的问题,竟无言以对。

笔者将手卫生相关规范仔细研读了一遍,并没有找到有关可戴着手套进行手卫生的标准,但偶然在一行业标准中找到这么一段话:
采血人员开始采血前佩戴医用帽、口罩与手套。宜在完成每一位患者血液标本采集后更换新的手套;如条件不允许,至少在完成每一位患者血液标本采集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如采血过程中手套沾染血液或破损,应及时更换。
如采血对象为多重耐药菌、呼吸道传染病、血源性传染病且有血液、体液喷溅风险的患者,按照WS/T311及GBZ/T213进行个人防护。(上述摘自卫生健康委发布行业标准WS/T661-2020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以上描述体现了血液标本采集时,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戴手套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后必须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再采集下一位患者。
同理,在核酸采样的操作中,尤其对广大民众的核酸采样普查,医护人员至少采用了二级防护:防护服、护目镜、手套,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倘若按照一次性用物一次性使用理论:每采集一例核酸更换一副手套,那防护服也是一次性的,岂不是也要更换?于是,就出现了以下问题。
1.每次穿脱防护服时间至少10分钟,这样一来,民众核酸采集的工作量能完成吗?时间上不允许,笔者认为这是最大的“条件不允许”。
2.笔者知道每副外科手套的价格并不便宜,更不用说防护服及护目镜了,如果都要求更换,累计支出难以估量。
3.核酸采样有必要一采一更换手套吗?
笔者从采样的工具及方法仔细分析了一下,通常是采用鼻拭子和咽拭子法,一次性采样拭子长约15cm,采集鼻拭子时,护士戴手套的手是不可能接触患者的皮肤黏膜的;采集咽拭子时,倘若患者咽后壁较深,采样护士尽可能要求采集对象张开口腔发“啊”的声音露出咽后壁,护士的手也可以避免接触患者的口腔黏膜。
综合而言,规范操作核酸采集的护士,可以做到戴手套的手不会触碰到采集对象。所以就不存在手套沾染体液及血液一说,按照上面的行标,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后采集下一位,不需要及时更换手套;即使操作护士不小心触碰到了患者的口腔黏膜或呛咳飞沫,由于采样护士基本戴了双层橡胶手套,她们仍然可以及时更换外面一层手套,确保了内层手套和防护服整个套装的密封性,保证了医护人员全程操作的二级或三级防护。
医护人员在日常查房中,接触的是不同的患者,查房避免不了触诊叩诊而接触患者的皮肤、掀开患者的伤口敷料而接触患者体液,前者需要严格手卫生,后者必须要更换手套。
戴着手套进行手卫生,手套和手其实并不非常贴合,无论怎么摆动双手,总是存在部分皱褶,因而手卫生难以做到位;并且橡胶手套也存在渗漏的风险,故而戴着手套进行手卫生并不等同双手手卫生;日常查房,没有时间的紧迫性,既然接触不同患者均需要手卫生,戴着手套进行手卫生岂不是浪费手套?
“如条件不允许,至少在完成每一位患者血液标本采集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戴手套的双手消毒。”笔者认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故而它使用的前提条件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
各位同仁,你们认为呢?
来源:护士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大 假如人得过一次癌症,会不会像其它病一样产生“抗体”?
-
呼 23岁女孩查出胃癌晚期,准备遗体捐献,女儿说请不要告诉父母
-
儿 不同的油适合不同的烹调方式,每天都在用的烹调油,你用对了吗?
-
腾 男生来大姨妈全过程,最后一步真的有被“爽到”!
-
预 每天喝酒,但喝不多,每次不超过2两,对身体是好事还是坏事?
-
于 三种降压药被曝含致癌物,多国已召回!有你在吃的吗?
-
健 西瓜、葡萄、水蜜桃……这些水果一定要这样吃
-
爱 医生:不管烟瘾多大,这3个时间段不能抽烟!特别是第2个,要牢记
-
健 西瓜、葡萄、水蜜桃……这些水果一定要这样吃
-
健 猛地起身,会"眼前一黑"?别不当回事!可能是疾病信号……
-
医 胃不好的人,要远离这4个不良因素,以免加重胃部不适!
-
腾 生过孩子的女人,身体有啥“变化”?这4个不同,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