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吃鱼的量达到这个数,死亡风险可以降低15%!吃哪种、怎么吃,有讲究,别弄错~
做法:
底油烧热后放入鲫鱼,大火煎至双面金黄;
加入葱姜爆香后,将锅内多余的油脂倒出,然后往锅中放入泡软的茯苓、干姜、黄芪和白术,并加入足够的白开水;
大火烧开后再煲10-15分钟,等汤汁变浓白开中火,继续炖制3-4分钟,即可出锅食用。
3
黑鱼,美容强心脏
黑鱼中含有辅酶Q10,它被称为心脏的“动力之源”,能为心脏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能量,预防突发性疾病;而且辅酶Q10还有保护皮肤、延缓衰老、缓解疲劳的功效。
![](http://dfzximg01.dftoutiao.com/news/20210831/20210831061531_01cf536310f95c0eca7b0938a7d995b4_7.jpeg)
而中医认为常吃黑鱼,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
4
鳜鱼,嘌呤低、益肺
鳜鱼的嘌呤含量较低,是为数不多的低嘌呤水产,非急性发病期的的痛风患者也可以比较放心地食用,但不可盲目过多食用。
《本草纲目》记载鳜鱼“可补虚劳,健脾胃,益气力”,很适合体弱无力、脾胃气虚、营养不良的人群食用;《食疗本草》还称它有补肺气、治肺痨的作用。
![](http://dfzximg01.dftoutiao.com/news/20210831/20210831061531_01cf536310f95c0eca7b0938a7d995b4_8.jpeg)
3
健康吃鱼,牢记3点
吃鱼虽好,但吃不对不但无法获益,反而可能造成伤害!因此,吃鱼时要记住以下3点:
1
鱼肉不能完全代替红肉
各种红肉,如猪肉、牛肉等时常会遭到批判——吃多了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甚至缩短寿命!因此很多人就想着只吃鱼肉、虾肉,不吃红肉。
但要知道,红肉所提供的能量是鱼肉无法企及的,特别是鱼肉中铁质的含量远不如红肉。
健康的做法是以鱼肉、鸡肉等白肉略多,约每日摄入75-100g,红肉略少约50-75g,相互搭配吃,保证营养的平衡。
![](http://dfzximg01.dftoutiao.com/news/20210831/20210831061531_01cf536310f95c0eca7b0938a7d995b4_9.jpeg)
2
清蒸最健康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鱼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不被破坏,清蒸则是最合适的烹饪方法,温度低、用油少,营养不易流失,更能保持其本真的味道。
3
3类鱼少吃
腌制咸鱼: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把中国式咸鱼列为第一类致癌物。其中含有的亚硝酸盐,是一种2A类致癌物,长期食用容易使血管扩张,增加致癌风险。
![](http://dfzximg01.dftoutiao.com/news/20210831/20210831061531_01cf536310f95c0eca7b0938a7d995b4_10.jpeg)
生滚鱼:淡水鱼中可能存在“肝吸虫”,若是没有完全煮熟,有残留,有可能损伤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器官衰竭等。
因此,吃淡水鱼一定得煮透,而吃鱼片至少要用90~100℃的沸水至少焯煮15秒以上才安全。
野生鱼:野外环境下,塑料微粒、金属污染、农药污染等都是无法把控、预测的,甚至还可能会有一些有毒的菌、藻、寄生虫,因而不建议盲目食用。
喜欢此文的朋友
记得在下方【6点谈健康】中
点个【关注】~
RECOMMEND
来源:6点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