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觉对我们生理心理究竟带来哪些影响?
01
在微弱的痛刺激影响下,视、听、嗅、触觉感受性会得到一定的提高。痛觉感受性在身体各个部位各不相同。背部和面颊感受性最高,手的感受性较差,常常不能精确定位,适应也很差。感受痛觉的痛点居最浮面的位置,没有像毛一类的外面标记或辅助构造。刺激电流,产生经久不变、持续不断的感觉。用电流刺激触点,则产生旋转、锤击式的感觉,好象受了音叉的震动一样。痛点发出的感觉分三个时期:最初为痒,继而为刺,最后为痛痛觉在发生速度上像温觉,都不及别的感觉快。太阳穴疼痛的能力左胜于右,女胜于男。
感痛的能力与智能有关,大抵儿童越聪明,感痛的能力越强。除唇、齿、舌尖外,口内各部的感痛能力极弱,两颊靠近盘牙的地方各有一大块完全缺乏痛点。俗打人打嘴巴,其实嘴巴最不感痛。

02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可能利用心理学技术进行止痛。体温可以用温度计量度,血压可以用血压计量度,但疼痛这种如此重要的医学症状,至今也没听说有疼痛计这种客观计量工具。这是因为疼痛具有非常突出的主观性,心理因素起作用很大。游击队员打击敌人后急忙撤退,回到安全地带才感到腿疼,一看还淌着血。既然在疼痛这个现象中,心理因素起作用很大,那么心理学技术就最有可能使痛觉迟钝,用于止痛(头痛,偏头痛,癌痛,外科手术痛)。
03
痛觉具有保护的作用。痛觉是机体内部的警报系统,它可以防止有机体进一步受到损害,确保机体的健康与完整。有一种少见的情况叫先天性痛觉缺失。这种生来不能感觉痛的人给痛的价值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这种人在童年往往遭受过严重的烧伤、撞击伤或撕裂伤,他们在咀嚼食物时常常把舌头严重的咬破,也很难学会使自己的身体免受严重的损伤。有一个这样的人,阑尾炎穿孔也一点不觉得痛(这在正常人是要感到剧烈腹痛的),以致差一点因此而致死。另一个这样的人,一条腿已经骨折,他仍继续行走,至完全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