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好习惯,不当尿床娃
本文转自:新民网

门诊中经常有家长“吐槽”:“这熊孩子,隔三岔五晚上画地图,床单洗了一条又一条,这啥时候能懂事啊?”谁说孩子年少不更事?对于夜间尿床这件事,可真不一定是“熊事儿”。
学会控制排尿其实是一个逐渐完善的发育过程。在5岁以下的儿童,控制夜间排尿的能力尚未完善,也就是说他夜间尿床的现象很有可能是正常的。如果孩子已经5岁了仍有尿床,那么这就需要提高警惕了,但偶尔的一两次尿床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夜遗尿的医学诊断须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
1. 年龄5岁及以上;
2. 尿床平均每周≥2次;
3. 尿床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若孩子符合上述表现,建议到医院就诊。孩子很有可能得了“夜遗尿”,而不是因为“熊”。
夜间尿床也无非以下三大原因:
1. 尿多了:由于身体缺乏一种叫“抗利尿激素”的物质,导致夜间尿液产生增多;
2.膀胱小:由于解剖或生理原因膀胱容量减小,导致尿液溢出膀胱;
3.醒不了:夜间虽膀胱充盈,但不能醒来自觉排尿。
此外,遗传因素和不恰当的饮食生活习惯等,也会造成夜遗尿的发生。
在就诊后,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通过教您记录“排尿日记“等方法来帮助分类尿床原因,也会同时完善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来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因素。
遗尿问题经常被低估,虽不会对孩子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给孩子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和心理压力,影响健康成长和生活质量。超过5岁的儿童仍经常尿床,需引起重视寻求治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切治疗的基础,做到以下“五部曲”便是成功了一半:
1. 合理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2.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不要便秘;
3. 日间多饮水,睡前少喝水;
4. 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
5. 睡前不宜过度兴奋,保证睡眠质量。
其次,医生会根据孩子尿床的临床类型,结合家庭意愿,推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遗尿报警器、中医等。有部分孩子存在鼾症或情绪/行为等问题时,也会导致夜遗尿的发生,因此我们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排查。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孩子的一起参与,多表扬奖励,少责骂惩罚,您眼中的“熊孩子”可能是个“小超人”。
沈茜(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腾 吃叶黄素对眼睛好?确实有点用,但别期望太高
-
人 流感优势毒株转换、人群免疫水平较低…… 专家解释为何海南近期流感高发
-
会 55岁李若彤晒健身成果!穿运动内衣太性感,背部肌肉明显充满力量
-
人 为什么不能“日啖荔枝三百颗”?
-
会 演员李心艾暴瘦110斤!近照瘦出锥子脸,肩膀突出全身无一点赘肉
-
人 心脏很精贵,但检查“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
海 健身教练每天逼90岁母亲做运动:早晚走3公里 还要踢拳做操
-
人 水果当饭吃,饱腹又减肥?
-
儿 这种“鲜奶”喝不得!容易感染细菌不说,严重的还会影响发育
-
人 安徽太湖:患者亟需救治 医护挽臂献血
-
新 止住“奇痒”,你终于可以定个小目标
-
人 坚持以工业化思维经营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