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一粒好种子 圆一个“致富梦”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
育一粒好种子 圆一个“致富梦”
——访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余渝

余渝(左)与同事一起在职工的棉花地里查看棉花长势(资料图片)。余渝 提供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素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育种,则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命脉。那么,优质棉花种子的标准是什么呢?一粒好种子是如何培育出来的?棉种如何推动棉花产业发展,助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近日,记者专访了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余渝。
“好种子一定要品质好,抗性强,产量高。”从事棉花栽培与育种近30年的余渝对记者说,“培育并推广适宜生产轻简化、机械化的棉花品种,可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是提高棉花种植效益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新疆农垦科学院不断在全疆各地开展育种材料的鉴定筛选,引进具备早熟、优质、抗虫等特点的种质资源,同时以早熟优质、高产抗病、适宜机械采收为育种目标,积极培育棉花新品种。近日,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抗逆育种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攻关,通过自主杂交和系选法选育的棉花新品种“金垦1760”通过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棉花育种十分艰难,育种周期长、成功率低,从组合配制、世代选择到品系鉴定、比较试验,再到参加区域试验、生产试验,需要很多年,最终从成千上万个品系中才能选育出一个新品种,成功率极低。”余渝表示,小小一颗种子,包含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也蕴含着职工群众对丰产丰收的愿望。
一颗种子要想“获优”,除了要产量高、品质优以外,还要与时俱进。余渝表示,60多年来,新疆棉花栽培技术完成了从“矮、密、早”发展到水肥一体化,再到全程机械化的三次大转变,棉种的更新迭代也要不断适应栽培技术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与生产技术的发展,机采棉成为棉花生产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们现在培育的棉花种子新品种还要根据棉花种植机械化要求进行相应‘升级’。”余渝说,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抗逆育种团队深入生产一线,结合当地实际,培育了以“金垦1760”“金垦1775”为代表的适宜机采的高产优质品种,同时,该品种还适应了植棉全程水肥调控的膜下滴灌精量播种栽培新农艺。
2022年,兵团皮棉产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单产38.6公斤增加到168.8公斤,创近10年来新高。这其中,不仅是生产技术的迭代更新,也有种子的换代升级。
好种子繁育出来后,如何“走”进田间地头?
余渝说:“让企业和职工群众到田间地头选种,并提供新品种推广全方位服务。”
啥是全方位?
余渝告诉记者:“职工群众买了我们的种子,我们的团队就要手把手地教配套种植技术,俗话说‘三分种子七分管理’,种植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
余渝介绍,近年来,新疆农垦科学院科技人员下沉到各团场连队,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工作不断转化在田间地头,一次次远赴各师市、团场、连队,调研、走访、推广、培训,在全疆各地进行生产试验,围绕品种特性进行反复试验,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兵团各师团职工群众的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1年,新疆农垦科学院在南疆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4个,在全国遴选优良棉花品种43个,筛选出适合南疆推广的优质棉种3个,为提升南疆棉花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22年,针对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新疆农垦科学院在不同生育时期积极开展良繁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培训,有力提升了基层植棉户的种植管理水平。
谈及兵团棉花产业将来会如何发展,余渝说:“要实现棉花产业快速发展,好种子是第一位,相应的配套技术管理也是必要的。规模化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整合土地,统一种植棉花优质品种,统一管理,从而实现棉花以‘产量’向‘品质’转变,带动职工群众增产增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生 特殊的干细胞移植,成功“治愈”一位艾滋病患者,世界第五位“治愈者”出现
-
时 无法预防新冠!默沙东、辉瑞均宣告研究失败,国产特效药扎堆抢占700亿市场
-
财 进医保的新药,却迟迟进不了医院,是什么阻碍了“谈判药”落地?
-
人 新冠病毒抗体IgG阳性率近96%,专家:不建议过度检测
-
北 15岁男孩身高定格1米53,医生的话让人痛心
-
央 酒精对它无效!这种病毒进入高发期,中疾控最新提醒
-
蓝 抢完布洛芬抢奥司他韦,多地“流感神药”卖断货!药店趁机涨价
-
F 细数那些曾经让人颠覆三观的“控制饮食”大法
-
财 潜伏期最长45天!此地已出现5例,持续40℃高烧,多地疾控提醒
-
财 一款新药在美国试验被叫停,会被中国医保劝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