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从与世隔绝到粮食满仓

2023-03-27 00:03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西双版纳报

曼班三队

从与世隔绝到粮食满仓

通讯员 陈启发/摄

本报记者/苏云华

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曼班三队是拉祜族聚居的村子。曾经,这里封闭、落后,村民过着与世隔绝、不识文字的日子。如今,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和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上世纪末起,各级党委、政府对曼班三队的帮扶就开始了。特别是2015年以来,勐海县整合中央、省、州下拨扶贫资金,修通8.7公里的进村水泥路,硬化村内道路,为每一户建独立厨房和卫生间,安装有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覆盖4G网络。选派会拉祜语的4人组成驻村扶贫工作组驻村帮扶。“第一件事,就是给村民理发。”驻村工作队员罗志华说。慢慢地,大家开始信任他、听他的话。工作组从洗手、洗碗、洗澡、换衣、叠被、归置用品等一点点教授。

驻村工作组成员李伙保是一名教师,他在负责教适龄孩子读书认字的同时,晚上还负责对大人进行普通话培训。从认识数字、用汉文写自己的名字开始,李伙保一遍又一遍地教村民听说读写,并通过游戏、动画片、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家学汉字、认数字。

工作组刚进曼班三队时,村里人还保留着半农耕半游猎、自由散漫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下决心带领村民学科技、用科技,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工作组成员发挥各自优势,用汉语和拉祜语反复讲解种植技术知识,指导村民育苗、栽种栽插、施肥、管理等。村民不愿精细管理,工作组就把化肥拉到田边,带着村民施肥、除草,教村民使用农机。2016年以来,曼班三队的村民们再也不缺粮食。2019年早稻亩产量达733公斤,达到布朗山乡水稻亩产最高水平。

工作组还按照人畜分离、美丽宜居的要求,申请项目建设集中养猪场,分批引进小耳朵猪给每户村民养殖。罗志华自己也在养殖场养了4头猪,每天带着村民拌猪食、打扫猪圈和为猪打预防针等。勐海茶厂挂钩帮扶曼班三队,邀请村民进茶厂参观学习,向每户村民捐赠割草机及防护罩,手把手教村民清理杂草。茶厂技术员多次深入村寨进行茶叶种植、茶园管理及茶叶初加工培训,帮助他们建成初制所,签订《茶叶购销合同》,以保底价格收购茶叶。

村民看见人就躲、用手抓饭吃、生病不就医、孩子不上学的过往,已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改变、在行动、在用心谋划未来。

曼班三队村民小组组长扎培刚取回网购的东西。他告诉记者:“在手机上买东西太方便了,我和妻子的衣服、孩子的玩具,都是在网上买的,快递公司送到村委会,骑摩托去拿只需要20分钟。我还通过朋友圈卖茶叶、蜂蜜,生意好时,还能帮村民代卖土特产。”谈到未来,扎培希望村里的茶叶价格能再高一点,他还想学开车,等攒够了钱就买辆汽车。

扎瓦是村里的职高生之一。扎瓦识了字,见了世面,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要求,出门要整理发型、衣着。“我学的是机修专业,毕业后想到景洪或勐海打工。”扎瓦说。

因生活所迫,身为长女的娜四小小年纪就成为了曼班三队唯一的女猎人,如今她是村里的文艺骨干,常常在手机上学习新的舞蹈,之后教给村里的其他妇女。“以前不懂种粮要讲技术,全靠天吃饭,谷子种下去就随它长,秋天时能收多少全凭运气,家里种的粮食只够吃小半年,剩下的大半年只能靠政府发救济粮或者进山打猎。现在种一年粮够吃三年,好看的衣服想买就买,晚上练习跳舞,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

像扎培、扎瓦、娜四一样,年轻人有了商品意识,会聊微信、能网购,有想法、肯干事了。

村民们眼神、表情、衣着、行为的变化,折射出曼班三队沧海桑田的巨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