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岛国传播中医文化
“马鲁夫医院有个医生用两根针在我背上扎了一下,我的腰就不怎么疼了。”“那个医生用几个小罐子就让我浑身轻松。”“竟然有人用手捏捏肌肉就能缓解疼痛。”……一传十、十传百,王锡义的科室从一开始无人问津,到每天接诊二十来人,治疗床位也从0张增设到5张。
授人以渔、代代相承,愿中医药文化在非洲架起友谊桥梁
“只通过我开展中医治疗是不够的。”王锡义深刻认识到,“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在支援科摩罗期间,王锡义主动向助手传授中医基础知识,手把手指导助手通过针灸、拔罐等外治手段治疗病症较为简单的患者。他还积极加入到中国援非抗疟疾医疗队中,用中医手段帮助疟疾患者恢复健康。此外,他还应邀前往当地孔子学院,举办中医知识讲座,弘扬中医文化。
“科摩罗人逐渐认识中医、了解中医、接受中医,乃至有医学工作者主动学习中医,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一年多的时间里,王锡义为中医文化在科摩罗传播、传承打下了坚实基础,越来越多科摩罗群众愿意相信中医、认可中医。
然而,让王锡义遗憾的是,由于运输成本大、存储条件差等原因,他没能在当地开展艾灸、中药等手段治疗。但他对中国医疗队援助科摩罗的未来充满信心:“随着援非队伍的代代相承,中医药治疗一定能够在科摩罗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一定能够广泛传播。”
在研学中医之路上,王锡义也从未有过懈怠之心。结束援非任务回到河池后,王锡义对照中科两国接诊案例,总结诊疗经验,期望以仁心仁术造福更多人。2023年2月至4月,王锡义还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修学习“取穴少、不留针、起效快”的岐黄针疗法,并于3月10日拜入国医大师黄瑾明教授门下学习。
如今,王锡义的故事已经在广西医护工作者中传播开来。在一批批援非医疗队的故事鼓舞下,越来越多医护工作者愿意、希望踏上那片土地,一代又一代中国援非医疗队员接下援非接力棒,在科摩罗等国传授中国医疗技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他们正不断用实际行动诠释“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架起友谊桥梁,为助力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第 “二次感染”存在哪些误区?新冠“大角星”传染性和毒力如何?专家这样说
-
八 细思极恐!上海餐厅疑似又见蓝环章鱼 专家:蓝环章鱼的毒没有解药
-
社 20 万只中才有 1 只!科研人员发现海参界的“白天鹅”
-
澎 核查:接种新冠疫苗将导致预期寿命下降?
-
经 新冠“二次感染”来了?专家:五一假期再次感染几率极小
-
新 上海医院证实:新冠检出确有增加,主要是这些人!“二阳”症状会更重吗?专家分析
-
新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
澎 创新药就该低价?这是方向性错误,业界喊话不要过分人为干预
-
央 多地网友称自己“二阳”了,会不会更难受?听听专家怎么说
-
第 奥密克戎XBB.1.16更具传播效力?疫苗该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