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谨防过敏性鼻炎
本文转自:湄洲日报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 刘永福)时值春夏交替,随着空调、凉席等登场,不少市民出现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等困扰。医生提醒,若这些症状经久不愈,您可到医院查过敏原,可能患上过敏性鼻炎。
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林启明介绍,鼻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过敏性鼻炎在春季及春夏交替时多发。时下,花粉、尘土、螨、霉菌等不良刺激增多,很多鼻炎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清涕或脓性鼻涕、打喷嚏、鼻腔发痒、头痛、头晕、发烧、不闻香臭、说话声音重浊等症状。
他说,过敏性鼻炎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异性鼻炎,是因为特异性抗体接触致敏引起了一系列过敏性鼻炎发作症状,主要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由外界过敏原刺激鼻黏膜引起的一类过敏性疾病,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由于环境及气候等影响,我国过敏性鼻炎患者人数逐年增多,统计显示目前我国过敏性鼻炎患病率高达17.6%,每5个人中就有1人患病。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是过敏性鼻炎的典型四大症状,同时伴有双眼发红、眼痒、流泪、嗅觉减退、头昏头痛等症状,就像得了重感冒。
林启明说,过敏性鼻炎严重的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尤其是儿童,因为长期的鼻塞、呼吸不畅,会导致他们晚上长期缺氧,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发育迟缓,还会引起腺体肥大、面部骨骼发育异常,反反复复的鼻窦炎、中耳炎,甚至诱发哮喘。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分为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以及针对特异过敏原的免疫治疗,这些治疗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目前,过敏性鼻炎尚无法根治,重在预防。预防过敏性鼻炎,根本在于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为室内尘螨、动物毛发、皮屑、蟑螂、霉菌、真菌、孢子等,全年均可发病,每年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
预防过敏性鼻炎,除了远离过敏原,日常生活中,建议市民最好戴口罩出行,还可预防传染病传播。同时,还要坚持加强体育锻炼、均衡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