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孙思邈巧医名士病

2023-05-29 07:29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铜川日报

孙思邈巧医名士病

杨五贵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是初唐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

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卢照邻患了风痹病,这年他才37岁,寄居京城长安。

风痹病,是中医总称痹病的一种,因虚火攻心,风邪侵入人体所致。主要症状是患者焦躁不安,全身关节疼痛难忍。当时卢照邻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然此病折磨得他万念俱灭,痛不欲生。他遍请名医,精心调治,但却未见好转。

当时,一代名医孙思邈也在京城长安居住,被拜为“直尚药局”承务郎,时年133岁,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在他人的引荐下,卢照邻前往孙思邈居处,行弟子礼,请孙思邈为其医病。

孙思邈深知卢照邻的为人,“器小识短”“刚愎自用”“恃才傲物”“浮躁狂妄”。他一边细心为卢照邻诊脉,一边耐心开导。他语重心长地叮嘱卢照邻:“圣人活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形体方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用当今的话来说,就是做人首先要修身立德,要善于容人,这样做了,疾病便难以染身,即使有了疾病,稍经调治,也容易痊愈。为了引起卢照邻的足够重视,孙思邈又苦口婆心地从反面告诫道:“德行不至,纵服玉液金丹,亦难延寿。”

孙思邈让卢照邻服用“祛风、化湿、散寒”的活血通络中草药剂,又从心理上予以疏导,让卢照邻不断排散久积于心中的郁闷之气,和亲友和睦相处,坦诚相见。在孙思邈的精心调理下,卢照邻的病情得到了遏制,并有所好转。

卢照邻情绪稳定下来,不再“狂躁不安”,终于又有精力投入创作,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长安古意》七言诗,为后代文学发展拓宽了道路。

一千多年前,孙思邈便对患者施以药物和心理并举的辩证疗法,并提出了“立备延寿”的科学论断,时至今日,临床上仍有可操作性,这正是一代医药大师孙思邈的高超之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