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名片”照亮山村致富路
本文转自:荆门日报
“红色名片”照亮山村致富路
本报记者 李蕾蕾
小满至,籽粒渐熟,雨水渐丰。
5月24日,在东宝区栗溪镇三元村,村民卢明生趁着雨歇天晴的好天光,找来收割机将已近成熟的高油酸油菜逐排“放倒”。
“再晾个四五天,油菜籽自然成熟后,脱出来卖给经纪人,收割工作就算完成了。今年产量和价格都还不错,每亩菜籽估计可卖1000多元,再加上每亩田还有150元的农资补贴,收益不错。感谢村干部找到增收好门路,来年我要多种几亩高油酸油菜。”卢明生介绍道。望着穿梭在田间的收割机,他眼神里满是笑意和希望。
三元村山多林密,全村常住人口154人。这个深山里的小村落,曾因交通闭塞落后、村民思想观念陈旧,加上耕地面积有限,传统种植业没有优势,使得靠天吃饭成为其难以摆脱的“宿命”。
多年来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关接着一关闯,通过整合各方力量,让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党员冲在产业一线,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现已逐步形成牛羊欢、蜂群舞、菜籽香的亮点产业主导格局。
作为带动村民发展产业的“红色名片”之一,村委委员陈海峰可谓“全能”。他成立的荆门市东宝区羊子岩家庭农场获评市十佳家庭农场,建有3栋羊舍,喂有260只羊,养了45箱中蜂,常年雇4名村民协助打理,人均可年增收3万余元,同时带动30户村民加入了养羊、养蜂行列,每户年增收数万元到十余万元不等。他还是村里第一个尝试种高油酸油菜的。在其示范带动下,目前全村33户农户种植高油酸油菜,种植总面积187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六成。
“俗话说‘靠山吃山’,我们这里有山林草甸这样的天然散养牧场,还有玉米、黄豆等农作物饲料,产出的牛羊肉品质优、价格高。我现在养了43头本地土黄牛、80只羊,一头牛可以卖一到两万元,一只羊卖2000元,挣不挣钱老百姓看得到。”73岁的三元村老书记李传友告诉记者。在村里当了近30年村干部的他,为寻找兴村富民的良方,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直到现在仍每天骑行三十多公里山路,一边放羊一边琢磨产业技术和要点,走家串户交流帮忙,将自己打造成了村里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一张“红色名片”。
前人开山辟路,后人续写征途。为了充分调动村民养殖牛羊的积极性,村“两委”干部赵飞带领党员张红、周富强等5人成立了荆门市黑虎庙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购买了近200只羊饲养,当年收益20余万元。
“看到合作社养羊挣了钱,我也打算养羊,村干部知道后主动上门领我去买羊,手把手教我怎样选羊,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到我家看羊的生长状况。现在我也养了120多只羊。”脱贫户李顺刚有说不完的感激话。
目前,三元村全村存栏1400多只羊和50多头牛,牛羊远销广州、上海等地,户均增收6万余元。
“山林虽是过去导致村民贫困的原因,但也是现在乃至将来山民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根基。我们将继续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坚持‘支部引领+示范带动+党群共富’的党建格局,努力让小山村变身产业大舞台,打造三元村业兴民富生态美的桃源好生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章金信心十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