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虽小 魅力无限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新事快论
李 正
据《广西日报》报道,近年来,南丹县突出乡土特色,提倡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充分利用“庭院+”模式,创新拓展庭院经济增值增效空间,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增收。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是孟子所描绘的一幅庭院经济图景。
现在的庭院经济,已远远不是2000多年前哲人的“憧憬”可以比拟的。当今的庭院经济可以达到多大规模?仅以粤桂协作助推广西庭院经济发展为例,就可窥一斑而知全豹。2021年至2022年两年间,593家广东企业与广西677个村结对帮扶,广东派出14个团队59名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增收,催生了各地无数的微菜园、微果园和小茶园,小作坊、小养殖场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其中,大石山区天等县有9条“特殊街”,它们都是“就业帮扶车间一条街”,进驻经营的帮扶车间达86家,而帮扶车间连着当地家庭小作坊,吸纳了3万人就业。
所以,庭院经济不是“自给自足”的“现代版”,而是合理开发农业土特产资源的新型方式,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技艺的特别载体,是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抓手。正因如此,2022年9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部出台指导意见,指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来源的有效途径”;今年,庭院经济首度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要“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的魅力,在于其根子扎在“庭院”,而枝叶却可以循着阳光不断生长。例如,在南丹乡村,“庭院”是根,“+”则是繁茂枝叶。当地的“庭院+微种养”,让犄角旮旯成为增收“聚宝盆”;“庭院+微作坊”,让特色小院变身“致富园”;“庭院+微农旅”,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庭院+微电商”,让农产品实现“线上增值”。据不完全统计,如今该县已有庭院“小菜园”“小果园”2290个,庭院小养殖户4620户,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
庭院经济的魅力,在于其能够走出“庭院”,可以连接外界的广阔空间。庭院经济和“小农经济”的一大区别,在于庭院经济是“外向型”的。只要能一方面因地制宜找准自身“卖点”,一方面抓住市场切准外界“买点”,“小庭院”或将成就“大事业”。在南丹县有关方面的扶持和推动下,全县已依托本地特色产业,办起了特色饮食、食品加工作坊400余家,民族服饰加工作坊100余家,民族工艺作坊40余家,文创产品生产加工作坊17家,不断创新拓展着庭院经济增值增效空间。
可见,庭院虽小,却别有洞天;庭院不大,却魅力无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