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钟南山院士的实话、信任和哽咽

2020-01-31 04:36:00 来源: 中国科学报

至非典结束,广医附一院共收治了100多名重疾患者,受感染的医护人员人数则高达26名。

2. 2003年2月18日,北京传来消息: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广东送去的两例死亡病肺组织标本切片中,发现了典型的衣原体。北京专家由此判断,“病因是衣原体。”

当天下午,广东卫生厅组织专家开会讨论,钟南山提出两点疑问:根据以往经验,假如是衣原体感染,患者应该有上呼吸道炎症症状。钟南山检查过70多个病人,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一个个仔细观察病人的口腔:没有一个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迹象。

治疗用药也不支持这个结论—如果是衣原体,临床使用抗生素就会见效。

“尽管不知道病因是什么,但(如果说感染源是衣原体),临床症状和治疗用药都予以了否定。”钟南山思考良久,不同意“衣原体”的说法。

当晚专家们讨论到11点,最后一致同意钟南山的判断:不管北京方面的结论,按照既定方案治疗。后来有人善意提醒说:你们太认真了,先对付过去再说嘛。

钟南山说:“科学是严谨的,只能实事求是,要想明哲保身,受害的一定是患者。”

3. 2003年4月10日上午,国家卫生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最新的“非典”情况。此前,为免公众恐慌,时任卫生部长已定调说:“疫情已被控制。”

轮到钟南山发言了,当着台下国内外数十家新闻机构记者的面,他说:“我们还不能说’控制’,现在只能说是遏制。”

后来他说,“所谓’控制’,是知道疾病的源头、传播途径,然后有一个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我们当时既不知道病源是什么,传播途径也不清楚,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我用了’遏制’这个词,是指可以想尽一切办法,缩短疗程,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

此次新闻发布会后,“非典”开始大范围在中国传播,这证实了钟南山的担忧。“不要轻而易举地说控制,要重视,认识到’非典’在有些地区蔓延很快。”

三、哽咽

钟院士受到公众如此巨大的信任,在当下疫情紧张的关键时期,我能理解这是忧心忡忡的社会大众对一个大医良医、一个医学家的殷切冀望,是善良民众对一个八十多岁高龄老人还日夜奔波在危险一线的由衷感念。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