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梅天开始一直到炎夏,一直是心血管病的“高峰期”。每年进入黄梅季节,医院心内科门诊量要比平时增加两三成。所以,在这个季节要提高警惕,保护心脏,我们希望帮助广大患者顺利度过黄梅。
高温高湿,堪称黄梅天的最大特点,中医理论认为:此时阳气之盛、湿气之重,外部环境呈现“暑邪”和“湿邪”并存且相互夹杂的特点。这也是梅雨对健康不利的原因所在。它让人感觉又闷又热,易使人急躁,常常导致“心理入霉”,人感到沉闷出现沮丧、抑郁情绪,随之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出汗、心跳快、脸红、血压高等,而且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同时霉湿浊气侵入人体,脾胃不能正常工作而造成食欲减退,精神倦怠,全身乏力,舌苔白腻或黄腻等现象。这种状态维持过久,便会形成器质性疾病,伤及内脏,同时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系统的多种疾病。冠心病患者更应注意心血管的保健及药物治疗,出现明显不适就要去医院检查,以免发生危险。
如何在黄梅天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呢?下列方法不妨一试:
注意休息 中午打个盹,晚上莫熬夜,有意识放慢工作和生活节奏、放松心情,遇事学会深呼吸。有资料显示平时午睡小憩30分钟,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减少30%。年轻白领工作压力大,更不要在这个季节加班加点,要劳逸结合,以免抵抗力下降,心肌炎找上门。
使用各种家电除湿降温 可以用除湿机,也可以开启空调“除湿”功能,将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有效地带走湿气。风扇也是黄梅天里少不了的祛湿利器,风扇可以加速空气的流通,让人不感觉非常闷热。另外,梅雨季节,每天的傍晚是一天内湿度最低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开开窗,透透气,也不怕外面的湿气进来,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新宜人。
饮食以清淡、容易消化的为主 尽量少吃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引起食欲不振、胸闷嗳气。
选择消暑祛湿的食品 如薏仁、百合、绿豆、冬瓜。还有夏日时令水果,大部分都能充分消除暑气,尤以瓜类和水梨最佳。但水果宜在饭后0.5-1小时食用。切忌过分贪凉饮冷。
多喝白开水 也是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及时补充身体出汗后体内损失的水分,又有清热解暑的作用。也可以多喝天然果汁,少喝咖啡、可乐和含酒精的饮品。
胸闷是心血管病人普遍的感觉 用美丽、芳香的花茶来“解闷”是有效的方法,如茉莉花、代代花、玫瑰花、桂花等,还有香草,如百里香、甘菊、薄荷、海索草、薰衣草。我们所熟知的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胶囊,其主要成分正是香草中的藿香精油。
中药 山楂、乌梅、决明子都可以泡茶,或服用藿香正气丸、麝香保心丸,中药还有一些芳香之品可以理气消胀供选用。相关基础研究发现,麝香保心丸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具有迅速缓解胸闷症状、预防及缓解心绞痛发作的作用。
如果黄梅季节经常不适,应请专家处方,因人制宜服些中药,芳香化湿,健脾和胃,令其缓解,相信能够安然度过黄梅天。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徐瑛 上海市中医医院石门路门诊部内科主任、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