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贴 防6种病
发布日期:2013-12-25
三九贴是一种穴位贴药疗法,即在“三九”天里每“九”的第一天,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经几个小时取下,达到夏病冬治与冬病冬防的效果。是运用“内病外治”手段防治疾病的独特方法之一,已有悠久的历史。
三九贴能散寒调血
古人用“拔、截、提、攻”来说明这种外贴药的治病特色。它不仅有消肿、拔毐、止痛、生肌等治疗作用,同时通过穴位外贴还能起到祛风散寒、调和气血、消痰痞、壮筋骨、通经络、祛风湿等全身治疗作用。
《黄帝内经》认为“天人相应”,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此时利用药物渗透皮肤,贴敷穴位,能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止咳的功效。三九贴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选在“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扶正祛邪,调补阴阳,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而且也会对夏天三伏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
6种病适合三九贴
三九贴主要针对以下6种疾病:1、呼吸疾病:反复感冒、哮喘、慢性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2、颈肩腰腿痛: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关节炎等;3、五官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4、消化疾病:胃痛、胃胀、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5、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6、小儿疾病:消化不良、厌食、哮喘、咳嗽、发烧、抵抗力低下等。
我们在选择药物时,常用到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等,研细,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选择天突、膻中、肺俞、膏肓、肾俞等。病情不同选择的穴位和穴位上的贴敷药膏也不一样。常用药物的功效如下。白介子:辛能入肺、温能化痰,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散痛消肿辟恶之功。延胡索:具有镇痛、镇静、催眠作用。甘遂: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细辛: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不管是三九贴还是三伏贴,每一九或一伏当天是最佳贴敷时间,因此最好按时贴敷。2013年的一九时间为:2013.12.22-2013.12.30;二九时间:2013.12.31-2014.01.08;三九时间:2014.01.09-2014.01.17。一般贴敷时间小儿0.5~2小时,成人为3~5小时,根据病人个体差异也可适当调整延长,如果贴敷部位出现痒、疼,可以减少贴敷时间,反之如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
三九贴使用注意
大家贴三九贴不用担心副作用,因为三九贴属于纯天然中药的绿色贴剂,不经过肝脏和消化道,避免了口服药对胃肠道和肝脏的影响,在48小时内有持续稳定的效果。三九贴又有“发泡疗法”之说,贴敷时药物可用辛辣的姜汁调和而成,所以在敷药处出现热、凉、麻、痒、蚁行感或轻中度疼痛属于正常现象。
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如出现起泡,小泡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大水泡可以用消毒的针或者注射器抽出来后涂红霉素软膏就可以了。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敷贴治疗,及时到医院就诊。敷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时效果不甚明显,远期疗效较好,需要坚持,最好能坚持三年左右的时间。敷贴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一定要到正规的中医院或科室进行治疗。辨证取穴是重中之重,取穴是否到位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穴位敷贴当天或治疗当天,不要洗澡。因为,接受完治疗之后,全身的毛孔是张开的,此时洗澡,寒凉邪气易侵入人体,容易化痰生瘀,阻滞经络而导致病痛发生。注意保暖,敷贴当天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敷贴部位。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时去医院处理或擦烫伤软膏。贴药后第一餐喝热白粥最适宜,因为白粥易消化,也最养阳气。
主讲人:姬晓兰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博士
(来源:生命时报 本讲座由李颖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