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疑难病,特色艾灸量身定“治”
发布日期:2015-09-29
近三年来,杜先生感觉脐周经常间断性疼痛不适、腹泻频繁,去医院就诊,除了轻微贫血以外,其他各项化验指标未见异常,结肠镜下亦无明显异常改变,医生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仅予解痉、止泻治疗,并嘱咐杜先生清淡饮食、心情舒畅。然而杜先生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一直时好时坏。近一周内,杜先生腹中绞痛难忍,腹泻加重,日行5-6次不止,甚至便色发黑。他顿时慌了神,急至医院,各项检查折腾好久,在做了胶囊内镜后,医生终于给出明确结论,杜先生被诊断为“克罗恩病(小肠型)”。那么,折磨了杜先生许久的“克罗恩病”究竟是什么?它与“肠易激综合征”又有哪些异同呢?
认知两种肠道病
在发病机制上,肠易激综合征与克罗恩病存在相似之处。现代研究中,免疫学改变、炎症改变、肠道的敏感性、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及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对两者都有影响。但两者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少有阳性指标,一般而言症状较轻。克罗恩病是一种器质性肠道疾病,有明确的病变表现和病理特点,病变部位常常有非干酪性肉芽肿、裂隙溃疡、肠壁各层炎症,内镜下可直接观察到,并且克罗恩病患者还易伴有多种并发症,以肠梗阻最为常见,其次为腹腔内脓肿,严重者可出现急性消化道穿孔、大量便血,直肠或结肠黏膜受累者甚至可能癌变。因而克罗恩病的病情更加复杂、凶险、难治,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干预克罗恩病的进展、改善克罗恩病的症状显得意义尤其重大。
古老的艾灸依然有效
目前西医上对这两种疾病,都没有特别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西医对肠易激综合征多仅从缓解胃肠道局部症状角度,采用解痉镇痛、止泻、促进胃肠动力、抗焦虑抑郁等药物治疗;而对克罗恩病也仅以减轻肠道炎症、控制肠外症状以及纠正营养障碍为主。因肠道吸收欠佳影响疗效、停药后容易反复、长期服用副作用明显,在临床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近年来中医对肠腑病的认识与治疗却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肠易激综合征和克罗恩病的临床症状,均可归属于中医学“腹痛”“泄泻”“下利”等范畴。中医认为肠腑疾病虽然表现为肠道传导失司,但究其实质则是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且以本虚即脾胃虚弱为主。
艾灸疗法作为中医的传统外治法之一,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反应的自然绿色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民间早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说法。国家973计划灸法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历经30年的探索,建立了“肠病从脾论治”的学术思想,总结出艾灸“温养脾胃、调和肠腑气血”治疗肠腑病证的基本策略和治疗总则,开展了大量针灸治疗肠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研究团队在普通艾条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新性地对古人太乙神针的药物处方进行改良。
“温养脾胃,疏调肠腑气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肠道疾病,无明显阳性指征,患者的症状较易受饮食、情绪等因素影响,病情起伏波动大。因此艾灸主要针对脾胃失调、肠腑气血失和症状,选取脾、胃二经的经穴为主,如天枢、上巨虚等。将点燃后的太乙温灸条悬灸于这些穴位上方,使艾灸的温热作用融合中草药的药性,通过穴位刺激渗透体内,疏调肠腑气血以治其标,温养脾胃以治其本,标本兼治,可有效控制患者腹痛、腹胀、腹泻以及便意急迫等临床症状,并能缓解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紧张、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显著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平复肠道“易激惹”的现象。
“温养脾胃,补肾通络”治疗轻、中度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属于器质性肠道疾病,有明显的肠道病理变化,从潜伏期到发病时间长达数年,患者一般病程日久,病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脾、胃、肾俱虚。因此艾灸治疗除了温养脾胃外,亦强调补肾通络。临床治疗根据个体病情辨证施治,提倡针、灸并用,采用针刺结合太乙温灸条温和灸,取穴除了脾、胃二经经穴以外,还需兼顾肾与膀胱经经穴,短期内不仅能辅助西药缓解腹痛、腹泻、腹胀以及轻度贫血、体重下降等主要症状,避免肠道炎症的持续加重,而且随着针灸疗程的延长和疗效的累积,还可逐渐减少西药用量,甚至替代西药治疗,并能控制并减少并发症,减轻药物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无论是肠易激综合征还是克罗恩病的患者,在选择艾灸治疗时,均需遵循医生建议,根据具体病情量身定“治”不同的艾灸治疗方案,且艾灸治疗需按疗程坚持,切不可时断时续,循序渐进方可灸到病除,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吴焕淦 包春辉 刘尽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