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礼仪”竟然始于“吃饭”

2021-06-10 15:59 来源: 爱跑步的老男孩

文臣和丞相们,需要列队站在大殿的东侧;

各路诸侯、亲王们,则需要排列在大殿的西侧。

双方对面而站,使得文武百官们都规规矩矩的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丝毫不敢怠慢。

此外,在喝酒方面也有很多讲究。

喝酒有喝酒的规矩,在皇帝旁边陪同皇帝一起饮酒的人,更需要在座位前规矩坐好,要做到抬头挺胸,身体端正,并按照尊卑身份来安排座次。

而且,在宴席的旁边,还专门有一个纠察使进行观察,发现有言行不合礼仪的人,马上将其撵出宴会大厅。

这样的规则一出,在朝廷的宴会中,再也没有人敢大声喧哗,做出无理的言行了。这样的局面,让刘邦非常满意,且高兴的说:“我到了现在才体会到当皇帝的高贵之处。”于是,他当即将叔孙通升为了太常,并以五百斤的黄金作为犒赏。果然是一国之君,出手真是阔绰。

由于,朝廷宴会中的这种严肃气氛,使得各位朝臣将这样的礼仪和规矩都带回了自己的家中,让这种气氛也感染到了家庭生活。

汉朝时期的上大夫石奋,退休之后赋闲在家。一次,皇帝给他赐了御膳,让其在家中享用。他感激圣恩,在家中吃皇上赏赐的饭食,就好像皇上也在身边一样,恭恭敬敬,丝毫不敢怠慢。像石奋这样遵守礼法,毕恭毕敬的大臣不在少数,当然,也有一些不守规矩的。

面对这样的朝臣,有时候皇帝也会过问一下。比如:在《宋史·礼志十九》中,就提到过这样一件事,宋太宗在992年的时候,曾经下令制定了“申举十五条”,对朝上官员们的失礼行为进行纠察和整改。其中一项就是“廊下食行坐失仪”,还反复强调,如果有犯错的官员,要进行严肃处理。

一些官员在宫中吃免费的工作午餐时,如果出现太过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行为,就是失礼不当,将会被罚一个月的工资;如果经过提醒、惩罚之后,还不知悔改的,便有降职的风险。当然,任何一项规矩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长期提醒、反复纠正的。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