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清明祭祖思念亲人,为何“一家坟不烧两次纸”?深层含义少有人知

2021-06-16 16:00 来源: 大山里的清风

清明将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祭祖时节,想必很多人都已做好回家祭祖的准备了。古时候人们不但会在清明时节祭祖,还会在这一天和亲朋好友结伴游玩。

现如今人们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早已经没有外出游玩的心思,所以现在清明节似乎只有祭祖的活动了。

清明节历经上千年的传承,早已经形成了特有的习俗,这些习俗也为世世代代人所遵守,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清明节的习俗了。

比如清明节时“一家坟不烧两次纸”这个习俗,很多人都不再遵守。为什么清明节会有这样的习俗呢?其深层含义少有人知。

一、清明节的来历和发展

清明起初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非是传统节日。清明扫墓的习俗起源于周朝时期,即清明扫墓的习俗已经延续两千年之久。

《孟子》中还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齐国时期有个人特别贫穷,常年过着吃不饱饭的日子。因此他最喜欢每年的清明节,因为这样他就能够去坟墓前捡食别人祭祖的食物,是他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吃饱饭的日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便可以发现,清明扫墓的习俗在周朝时期,其实已经比较流行了。

后世的朝代也都会这个习俗加以延续,汉代时期有一位朝廷要员,每年清明时节都会不远千里地回到老家祭祖扫墓,从来没有间断过。

到唐朝的时候,唐玄宗将清明扫墓的习俗规定为清明节的必做事项,此后清明也成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这一习俗经由文武百官的推行,逐渐变成全天下的活动。唐朝时期很多著名的诗人,也不吝笔墨地作了很多关于清明节的诗篇,由此可见清明节在其心中的重要程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