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之后必有大疫,郑州“千年一遇”洪灾后这些疾病不得不防

2021-07-21 21:15 来源: 健康界

2021年7月18日以来,河南多地出现持续降雨,郑州全市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 7月20日08时至17时,郑州市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下午4点-5点区间内,郑州1小时降雨量达到201.9mm,累计三天降雨量就相当于往年年均降雨量,强度达到“千年一遇”!

大雨带来的不仅有当下的困境,还有随后的疾病。由于水源污染、人员集中、因疲劳而免疫力下降等诸多原因,洪水泛滥往往也是疾病爆发的预兆。在发生洪灾的1996年和1998年,湖南省传染病、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均是非灾年的3倍以上。

有较多文献综述表明,洪水可增加传染病传播风险。诸如Okaka等综述研究发现肯尼亚的洪灾与水传、鼠传和虫媒疾病等传染病暴发有关。并警告称,进行全面的洪水监视和风险评估,疾病预警系统,制定应急计划以及良好部门协作对于减少洪水带来的传染病风险至关重要。

刊登在英国《抗感染治疗专业综述》上的一项研究,对1992~2012年期间大灾后发生的疫情进行了统计:

从数据上看,洪灾往往会造成多种疾病的流行,常见的有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和各种皮肤病等。

“大水之后需防大疫”,洪灾过后应该注意防控哪些传染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于岩岩教授告诉健康界,传染性疾病风险主要包括,水源性传染病,如伤寒,霍乱,钩端螺旋体病和甲型肝炎及媒介生物传染病,例如疟疾,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此外,水源污染后鱼虾等水产品也易产生寄生虫而感染人。

洪灾后疾病防治及用药完全指南

面对“千年一遇”汹涌而至的洪水,除了提高应对汛情的安全防范意识,也要在疾病预防方面做好防护。不仅要积极应对洪灾的原生灾害,更要预防洪灾后出现传染病。

洪灾后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特别要预防肠道传染病、皮肤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