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肠息肉是怎么切掉的?——结肠息肉镜下切除术

2021-07-25 10:41 来源: 胃肠病

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分布于结肠和直肠的各个部位,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病理显微镜下分成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状腺瘤等类型。

肠息肉主要表现为便血,出血量可大可小,一旦便血一定要做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多数息肉是因腹泻、便秘等症状就诊查肠镜检查时附带被发现。

肠镜是最主要的息肉检出手段,但也容易漏诊,漏检率达到20-30%,采用无痛肠镜、高质量的肠道准备、肠镜检查时仔细退镜仔细观察大于6-8分钟能减少漏检率,一次肠镜检查不代表没有息肉,需要定期复查。

息肉生长缓慢,但长到一定的时候可能会转变为结肠恶性肿瘤,特别是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是结肠恶性肿瘤的主要前期病变,因此,一旦被检出息肉医生会告知你最好择期在肠镜下切除息肉。

这项治疗也是目前预防结(直)肠癌的最有效手段。

大肠癌的发展过程:1、癌症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腺瘤;

2~4、经过数年的发展,腺瘤发生癌变,并不断生长,最终出现转移。

目前的内镜技术发展,已经使切除息肉成为非常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下面让我们通过肠镜下照片来了解一下息肉切除的几个步骤:

步骤一:发现息肉,并将其暴露于视野正中。

步骤二:通过肠镜上的孔道插入特殊器械(电圈套器),并在息肉旁伸出钢丝圈。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