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锐翌生物创始人秦楠:蓄力深耕肿瘤早筛,助力大健康产业发展

2021-08-06 14:03 来源: 生物世界

6. 这些消化道肿瘤的早筛产品开发目前已有哪些进展?

秦楠:锐翌正致力于除结直肠癌之外的其他几种主要消化道肿瘤,包括胃癌、肝癌、食管癌、口腔癌、鼻咽癌等的无创早筛产品的研发,以提供消化道全癌种早筛解决方案。在研发思路上仍然采用基于qPCR技术的多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的策略,以保证高质量的检测性能。个别产品研发已完成产品设计和开发输入阶段,基本定型,即将开展临床前研究。

7. 除了甲基化检测,能否介绍下未来规划中提到的其他肿瘤早筛技术?

秦楠:近年来,微生物组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探索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微生物标志物以应用于早筛早诊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与其他癌症相比,肠道微生态改变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更为密切。肠道微生物可以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及表观遗传修饰,进而在促进或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扩散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一项与医院合作的早筛研究项目中,我们团队筛选得到的肠道菌群标志物对结肠腺瘤具有较高的疾病特异性,表现出强大的结直肠癌精准早诊早筛的潜力,更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利用肠道微生物组学技术筛选消化道肿瘤早筛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转化动力。

8. 将肠道微生物组学技术应用于癌症早筛的难点在于什么?锐翌生物在这一方面有哪些技术积淀和研发优势?

秦楠:肠道微生物是人体最庞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多样性、复杂性、个体差异性以及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研究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如何识别癌症早期阶段发生的肠道菌群改变并筛选出特异的肠道微生物标志物必须依托于强大的微生物组学分析技术。

锐翌多年来持续专注于微生物组研究,已与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及医院开展了不少基于微生物组学技术的科研合作,积累了丰富的多类型复杂样本前处理技术及高效、微量建库技术等,同时,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积累量已达“10万+”,可以兼顾科研全面性和临床实用性。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