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的实施,这个视频讲得太好了!
3.患者准备:
(1)确定俯卧位通气翻转方向:根据仪器设备连接及患者体位反转的方便性,决定俯卧位的操作是由患者左向右或右向左进行翻转;
(2)将电极片移至肩臂部,整理监护仪各连接导线,并留出足够长度便于翻转;
(3)夹闭非紧急管路(如尿管、胃管等),妥善固定各导管,防止滑脱,整理各管路方向与身体纵轴方向一致,并留出足够长度便于翻转;
(4)在患者面部颧骨处、双肩部、胸前区、髂骨、膝部、小腿部及其他骨隆突俯卧位易受压处垫上泡沫型减压敷料或硅胶软枕。
操作流程
常见俯卧位通气翻转方式主要有三人法、翻身床、五人法和信封法。考虑到俯卧位通气治疗时的安全性与方便性,推荐使用信封法对ARDS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现详细介绍(图1)。
图1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的职责分工与位置
注:1:第一人,医生或呼吸治疗师 站于患者头顶,负责发号施令、气管插管固定、头部的安置;2、3:第二人、第三人,护士分别站于患者颈肩左右侧,负责中心静脉导管、胸部各引流管、体外膜肺氧合管路等;4、5:第四人、第五人,护士分别站于患者左右臀部及大腿根部,负责股静脉/动脉管、尿管、腹部引流管等。
1.位置与分工:
第一人:位于床头,负责呼吸机管路的妥善固定、头部的安置及发出口令;
第二人:位于左侧床头,负责监护仪导联线、左侧上身导管的安置;
第三人:位于左侧床尾,负责导尿管及左侧下半身各类导管的安置;
第四人:位于右侧床头,负责该侧静脉置管及右侧上半身各类导管的安置;
第五人:位于右侧床尾,负责右侧下半身各类导管的安置。
患者生命体征由位于监护仪对侧的医护人员查看。如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人力条件允许,建议增加第六人专门负责确认ECMO管道是否在位、通畅,并监测ECMO机器运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