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浅谈 | 麻醉的四个境界

2021-09-02 13:02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本文由“麻醉逻辑”授权转载

尽管麻醉学是一级临床科室,可是在多数人看来,我们只是个配角。就拿这次新冠疫情来说,气管插管是最危险的一项操作,涉及几乎所有的传播途径,特别是传说中的气溶胶,由此一线的麻醉医生被称为敢死队,却很少被人报道和关注。

在旁人看来麻醉就是打一针或者插个管而已,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外科医生眼中的好麻醉医生是:无所不能、有求必应、一麻就倒、一拍就醒,而且有很多英雄事迹(成功抢救)。而麻醉科主任眼中的好麻醉医生是:低调,谨慎,稳妥,不惹事,不冒险,有主见,不盲从,经常汇报,工作起来平淡无奇;总之,就是离悬崖越远越好的那种。修行的人注重境界,不断的突破自己,方能成为一代宗师,而麻醉也有不同的境界。第一个境界: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第二个境界: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第三个境界:改善患者的预后;第四个境界:形成指南,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先说第一个境界:维持呼吸循环稳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似乎很容易做到。我们经常看到监护仪上的指标都很正常,可是你看到的是真实的吗?一个基础心率在54次/分左右的人,你非得把心率提升到84次/分;一个高血压的病人,你给他进行控制性降压降到90mmHg左右;一个肥胖病人,插着管指脉氧100%,血气分析氧分压200mmHg;一个精瘦的年轻女性麻醉后血压80mmHg,你急了,胶体、麻黄碱、多巴胺都上去......再说第二个境界:重要脏器的功能保护。一个低血压的患者,输上液体、泵上多巴胺,减浅麻醉,给足肌松药,监测很好。可他会不会术中知晓?尿量如何,肾功能如何?一个心肌缺血的患者,你把呼吸末二氧化碳降到20mmHg,考虑过心脏的感受吗?长时间头低脚高的腹腔镜手术,你关注过他的颅内压吗?再说三个境界:改善患者的预后。麻醉能否改善患者的预后?比如,一个肺动脉高压的产妇行剖宫产手术,你给了全麻她就得进ICU了,你给了硬膜外,可能术中很艰难,术后恢复却很好。比如脑胶质瘤术中唤醒,做好了就是雪中送炭,做不好就是火上浇油。再说最后一个境界:形成指南,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个太难了,你得有高学历、高职称、高威望,然后是你研究的结果可以被复制、被认可。原以为中医比较保守,讲究传承,甚至是世袭。后来发现麻醉有时也是,有的老师总结出来很多实用的东西,但却无法推广;究其原因:一是自己不善于写文章推广,二是想即使想推广,但由于没有学术地位而担心被人围攻,还不如烂在肚子里,等待有缘人。做医生难,做一个好医生更难。你得熟知内外妇儿,专业功底扎实,还得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有高超的沟通能力,有快速的应变能力;能临危不惧,善于总结,懂哲学,知法律,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作者:严波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来源:健康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