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资有望让田地告别“白色污染”

2021-10-07 08:49 来源: 人民资讯

看似寻常 实则“膜”力非凡

全降解生态膜看似与普通塑料地膜无异,却暗藏玄机。“短短几个月,降解地膜就可以按照农户需求降解掉大部分,剩余的地膜将失去拉力,可被轻松旋耕进泥土中,不影响下季耕种。一年后可完全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和可被微生物吸收利用的有机质,低碳环保、保证土壤可持续利用的同时,还能提高农作物品质。”随着产品研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进一步阐释生态地膜的好处,并展示各相关检测证书、农业农村部项目应用报告等,在场种植大户纷纷赞叹称奇。

“作为农业的重要生产物料,地膜自引入我国以来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农作物种植中。每年达百万吨的地膜使用量,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地膜覆盖面积最大、使用量最大的国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罗文彬告诉记者,“但普通塑料地膜在促进增产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普通塑料地膜无法降解,残存在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农作物减产,影响农田续耕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4年至2020年,连续七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开展农田残膜治理区域性示范。2020年底,我省出台《福建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白色污染整治势在必行。

一箭双雕 破解“白色污染”

普通塑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难题如何破?福州相关配套政策先后出台。

自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问题。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多方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福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要规模化推广降解地膜。

“为解决传统农膜回收难题,以及由此造成的土壤塑料污染问题,我委与市农业农村局反复沟通研究后认为,在全市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是较为可行的做法。为加快推广可降解地膜应用,我委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反复沟通,推进政策制定工作,经多方共同努力,最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十条措施》。”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处相关负责人陈洪告诉记者。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