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资有望让田地告别“白色污染”

2021-10-07 08:49 来源: 人民资讯

“土壤塑料污染已经到了必须整治的时候了。在《关于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十条措施》中,文件对‘使用可降解地膜并达到规定规模(年度内累计使用可降解地膜面积在30亩以上,且相对集中连片)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每亩50元的补助,并且连续五年进行补贴。只要符合国家现行规定的可降解地膜,我们都可以尝试。”福州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员王贞锋介绍。

王贞锋肯定了可降解地膜“物理性能优异、原材料无毒无害、降解时间可控”等优点后,还为农户算了一笔账:“经过补贴后,每亩农田的地膜费用平均只需90元,农户既可以承受这个价格,还可以节省回收残膜的费用,能有效解决地膜回收、污染的问题,可谓‘一箭双雕’。”

据了解,全降解生态膜由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宿州妙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纳米中心、山东大学等经过6年攻关研制而成。2019年至2021年,在安徽宿州已连续三年累积推广超过一百万亩。2019年,山东天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完成了农业农村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项目,这也是我国首次成功一次性示范降解地膜达十万亩。

自主研发 不怕被人“卡脖子”

作为长乐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利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陈颖今年上半年已在自家马铃薯、西红柿等部分作物上使用了全降解生态地膜。“这种全降解生态地膜降解时间可控,降解时间、产品规格可以按我们的需求定制且无毒无害,能化解在土壤中,而且去除回收残膜的人工成本,算上政府的补贴,总体上比原来的塑料地膜更实惠。”陈颖说,年内他准备将自家的农产品全部用上这种新地膜。望着眼前成片的蔬菜,陈颖对未来充满期待。

“今年这项技术首次落地长乐,目前已在长乐区江田镇农业合作社、农业种植大户中小面积试点,接下来我们将逐步引导,进一步向全区扩大应用范围,不断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福州市长乐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程伟说。

“全降解生态地膜全部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不存在国外公司在技术上‘卡脖子’、原材料随意涨价的后顾之忧。该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还可以应用于限塑令要求中的大部分物品,如全降解购物袋、快递袋、吸管等,可以填补福建省在该领域的空白。”地膜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前期和台江区政府的多次沟通,我们决定将分公司尽快落户在台江。公司在福建本土化后将进一步降低成本,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我们在政府好政策的帮助下,将把企业做大做强。”

“下一阶段,我们将在长乐、永泰地区多片区组织、小规模试验示范,为今后大面积应用积累经验并起到示范带动效果。同时希望企业在做好产品的同时做好服务,进一步降低成本,争取今后以更低的价格向广大农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彻底解决废旧地膜对土壤环境的危害问题。”王贞锋说。(全文共2345字)

来源:福州日报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