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每日揾食」来潮菜馆一定不能错过的美食,为什么会是它?

2022-02-20 19:22 来源:明珠号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珠江频道

普宁豆干,是广东普宁市的民俗小吃。用大豆作主要原料,掺以薯粉、石膏、卤水制成的豆制品。其制作工艺流程是磨浆、除渣、煮浆、配膏、试粉、参膏粉、拌和定卤、包块、压块、煮熟。制作普宁豆干的最大特点是要有适宜的水质。鉴别豆干的优劣,要看其是否外皮柔韧、内肉嫩滑。

普宁首先制作豆干的是广东省潮州府普宁县燎原镇光南村人。元朝末年,群雄四起,中原战乱。后来,陈汉开国皇帝陈友谅被朱元璋打败,其军师何野云(人称虱母仙)懂科学,精通地理,流落于普宁一带,帮助普宁先祖们选地建房、造寨门、修坟墓。燎原镇光南陈氏二世祖妈北山许氏逝世后,适逢地师何野云流落于此,子孙们便请其为祖妈点地修墓,后遂择地于铁山砰硼地山上,名曰“美人献花”。

何野云有感于主人的盛情款待,很想再报答主人家。完工之后,何野云便神秘地问主人:“按贵乡的地理特点和祖坟的风水灵气,贵乡子孙将来定会官贵成群。不知你们是想日出千官,还是三年一贵?”主人未经思索,随口答道:“当然是一日出千官为好。”何野云扳指一算,知是天机,惋惜万般地叹了叹气。

于是,他根据本地的资源、水土特点,便教给光南村民制作豆干(潮音“干”与“官”音同)的技术,以圆“日出千官”之说。

豆干制作成功后,便如雨后春笋在光南传承发展起来,不仅成为光南村几百年来的主要副业,并逐步传播到普宁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从普宁广泛流传至整个潮汕,乃至中国的许多地方及海外。光南豆干制作工艺是普宁光南人数百年的长项。

普宁豆干的吃法有煎、焗、炸等。煎,即是把豆干切成小块,在鼎中煎之后,渗入韭菜,这是农家俗菜“豆干压韭菜”,吃起来有豆干的豆香味又有韭菜的清口味,十分可口;焗,即把豆干切成小块,放于锅,加少量清水,加油炸过的少许鱼脯、几段蒜白,或至水滚开后,加一些瘦肉片紫菜几段小芹末,这样焗成的汤,清香清甜,十分的美味;炸,是最具盛名的,即把整块豆干放入滚开的油鼎中炸,豆干一入油鼎,便开始冒泡,滋滋作响,片刻后,炸涨,皮呈赤黄色,即可捞起,刀切成四小块,此时见到的豆干是外焦内脆,白汽腾腾,用筷夹起,蘸上生蒜头、韭菜盐水或加上辣椒的卤咸汁,美味可口。

普宁豆干外皮柔韧、内肉嫩滑,油炸更甚之,皮酥脆、肉嫩滑,香味久存唇齿间,令人百吃不厌。潮汕文人张华云有诗《油炸豆干》:

脆皮嫩肉气腾腾,蘸以香椒热辣萦。

难遽下咽频转动,待吞落肚汗微生。

宜将温酒三杯下,却把虚荣一笑轻。

美食珍馐随处有,家乡风味最牵情。

普宁豆干具有增强机体免疫、防止血管硬化、促进骨骼发育、通导排便、抗缺铁性贫血、降糖、抗氧化及抗衰老的作用。不仅在潮汕享有盛誉,在各地的潮菜馆都可以吃到普宁豆干。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新加坡等地,也有普宁华侨经营豆干生意,可谓享誉国内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 | 网络

编辑 | 玥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