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感受神经元活动的机制

2022-05-23 13:12 来源: 小李说健康

嗅觉是生命体最古老原始的感官,但人类对嗅觉的认识直到1991年才有突破性进展。

那一年,美国科学家RichardAxel和他的博后LindaB.Buck发现了嗅觉受体分子家族[1],并因此获得了200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今天, 嗅觉又摊上大事了。

浙江大学医学院刘冲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重磅研究[2],他们 在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脑胶质瘤小鼠模型体内发现,嗅觉可以激活相应功能神经环路,通过神经营养因子IGF1信号通路直接调控胶质瘤的发生。

据了解,这也是 首次证实嗅觉可以直接调控胶质瘤的发生。另外,这个研究揭示了嗅觉与胶质瘤发生之间存在独特的直接联系,为胶质瘤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联想到之前有研究证实视觉刺激可在NF1突变小鼠中促进视神经胶质瘤的发生[3],不禁让人觉得,难道在某些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引起神经元活动的刺激可能成为胶质瘤的诱因吗?

研究首页截图

胶质瘤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脑肿瘤之一,但又是恶性程度最高、治疗最棘手的病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经过所有治疗后(手术、放化疗等),其中位生存期也仅为十余个月[4]。因此,亟需开拓新的思路与靶点来打破目前临床诊疗的困境。

刘冲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胶质瘤发生与发展的机制研究,他们在前期构建的模拟成人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起源的原发胶质瘤小鼠模型 (CKO模型,条件性敲除肿瘤抑制基因Trp53和Nf1)中发现,嗅球 (嗅觉感受神经元传导的第一站)发生胶质瘤的概率很高,且与嗅觉相关的其他中枢 (前嗅核、嗅结节、梨状皮质、杏仁核等)发生胶质瘤的概率也较高,但相比与嗅球,发生的时期较晚。

通过对嗅球亚结构的进一步剖析,他们发现 肿瘤几乎都存在并局限于突触小球层。 突触小球层是嗅觉环路中第一级神经元(嗅觉感受神经元,ORN)和第二级神经元(僧帽/簇状细胞,M/Tcells)的信息交流区域。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