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农旅融合 渔村蝶变

2022-11-04 06:54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沙扒镇来福园村:

农旅融合 渔村蝶变

来福园村村容村貌越来越美。任浩沿 摄

一边是无垠的波涛海浪,一边是浓郁的渔家烟火。作为阳西县沙扒镇一个美丽富饶的滨海村,来福园村的村民世代临海而居,捕鱼为生。如今,走进村里,村内沿途外墙上粉饰着一个个乡村故事,宽敞笔直的硬底化道路与两旁的绿化带相映成趣,处处展现着欣欣向荣的新图景。

近年来,来福园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乡村面貌日新月异,还通过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等新路径,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进一步擦亮了乡村振兴的底色。

●南方日报记者 赫鹏翀 通讯员 叶柳谷

推进环境整治

村容美丽整洁

来福园村地处“牧海耕田·阳西味道”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既是历史悠久的滨海渔村,今年又通过广东省乡村振兴大擂台的宣传推介,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走进来福园村,以海洋蓝色为主基调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村口一艘巨大的渔船格外引人注目。漫步在村内,宽敞笔直的硬底化道路与两旁的绿化带、墙绘相映成趣,村内还摆放着生动有趣的雕塑,处处都呈现出美丽乡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来福园村的墨秀岭公园内,绿树成荫,风景优美,村民们喜欢在阴凉处话家常。近年来,来福园村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三清一改”行动、“四美乡村”创建、农村户厕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使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提升,村里主干道路也完成改造。

通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来福园村提升了村庄颜值,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来福园村投入数百万元改造农村房屋外立面,还建立了人居环境“红黑榜”,通过每个月评比使长效保洁机制深入人心。

“我们主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村干部到每家每户与村民交流,实施‘门前三包’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来福园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刘积介绍说,村干部分区包片责任到人,督促村民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挖掘渔家文化

助力乡村旅游

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沙扒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将来福园村定位为沙扒镇域副中心,安排驻镇帮镇扶村帮扶资金1219.61万元,升级改造进村道路,提升乡村旅游景观,使来福园村有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

在工作队的助力下,来福园村的乡村公园、“四小园”建设已完成,全面推进了农房改造等项目建设,村道也已画上了彩色标识线,道路黑底化、路边绿化、道路亮化等工程也已完成,滨海旅游风貌得到显著提升。

作为阳西非遗项目之一,书村“走公”是来福园村的传统庙会祈福活动之一。“走公”是当地村民持举神像接力的赛跑活动,“走公”风俗形成于清末,一般在每年端午节举办,主要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来福园村以民俗活动为契机,“走公”活动期间吸引了珠三角以及邻近市县(区)等地上万名游客前来观看,场面十分热闹。

为了打造滨海风情浪漫小镇,来福园村充分挖掘渔家文化、民俗文化,全力推动乡村环境的美化。现在来福园村的沿途外墙上粉饰出一个个乡村故事,一幅幅精美的农村墙画吸引众多游客拍照。

加强农旅融合

促村民返乡创业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来福园村充分利用滨海区位优势,鼓励村民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乡村民宿等旅游新业态,利用自家房屋建设休闲农庄等,构建起农旅融合的全新发展格局。

近年来,来福园村依托沙扒镇月亮湾景区优质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滨海旅游特色乡村,乡村旅游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饭碗”,并带动了当地餐饮业、建筑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村民的收入也不断增长。

“我现在做民宿行业,主要是以提供住宿、旅游线路推荐为主。一般假期和暑期的游客会比较多,现在每年大概有10万到20万元的收入。”来福园村乡村旅游民宿老板陈旭松介绍,他之前曾在广州从事广告行业,近年来回到家乡开起了民宿,他对乡村旅游的前景很看好。

如今,来福园村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群众选择回到家乡发展,生态优美、风情浓郁、民风淳朴、土特产丰富的优势,也为来福园村带来了众多游客。目前,乡村旅游经济总产值占全村经济总产值的12.3%,农户每年增收36000元。

目前,来福园村已实现道路硬底化建设、污水收集处理率、自来水入户覆盖率的三个“100%”,两侧房屋基本完成微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公园、农贸市场、银行、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配套齐全。

“下一步,我们将以示范带为基础,以‘带’带面补齐短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我们村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打响旅游知名度,用农旅结合的形式促进经济发展。”陈刘积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