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后院种出致富果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我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前庭后院种出致富果


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村民在庭院里开起针线铺。 海龙凯歌文旅园区供图
2022年12月29日,雅安市石棉县永和乡大林村天气阴冷,但永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熊德刚家的庭院里,一盆盆中草药带来一片绿意。
在大林村,中草药的清香弥漫在家家户户的庭院里。“永和乡的乡亲都搞庭院经济。”熊德刚介绍。
2022年9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等方面入手,支持农户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
在四川,庭院经济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尤其是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露敏
一方庭院﹃种﹄出增收硕果
形成特色种植、养殖、手工、休闲旅游等多种业态,并发展起家庭旅馆、休闲农庄等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笋子沟村的村民何安祥,就尝试在自家庭院种植柑橘。“广元市农户居住分散,有的在高山,有的在洼地,水文、土质、气温条件也大不相同。”苍溪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此,作为农业大县,苍溪将目光聚焦于农村随处可见的庭院之中。房前屋后的空地,都可以利用起来,发展小果园、小桑园、小药园、小鱼塘、小养殖“五小经济”。
2007年,《中国投资》杂志就将广元记述为中国最早的庭院经济发祥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苍溪县户办产业又普遍由农家小院拓展到农户承包地,将“庭院经济”提升为“庭园经济”。
虽赶不上何安祥的“资历”,但熊德刚的庭院经济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房前屋后种蔬菜形不成规模,风险高、收益低,中药材则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利润也很可观。”2019年,熊德刚将盆景艺术与中药材种植相结合,既美观又有效益,一年就卖出了上千盆,赚了15万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