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国标健康老人吗?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老有所乐唱红歌。 邱旭东 摄
□记者喻晓佩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明确了“健康老人”的9点要求。《标准》指出,健康老年人是指60周岁及以上生活可自理或基本自理的老年人,并在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都趋于相互协调与和谐的状态。
人固有一老,人们都希望年老之后还能保持健康的状态。将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标准》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有什么指导意义?具体标准有哪些?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倾听他们的分析与建议。
躯体健康:带病生活是常态
“《标准》通过进一步完善衡量指标,以更适老的方式去理解健康的含义,传递了更积极的生活理念——老年人带病生活是常态,只要能有效控制,就是一个健康或基本健康的老年人。”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的主任医师林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林峰表示,《标准》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机构人员对60周岁及以上中国老年人健康状态的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健康3个维度(总和满分为100分),即:躯体健康(0至50分)、心理健康(0至30分)、社会健康(0至20分)3项一级指标,各一级指标下细分二级、三级指标,每项三级指标对应不同分值。80至100分且健康评估3个维度均为“健康”的老年人,可评估为健康老年人;不满足“健康”和“不健康”评估标准的老年人,评估为基本健康;59分及以下,或躯体健康维度为不健康,或心理健康维度为不健康,或社会健康维度总分为零的老年人,为不健康状态。
根据《标准》,评估老年人躯体健康的包括: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老人自理能力是身体健康的直接体现,也是多项能力的综合表现;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会导致增龄性视力、听力下降、智力及咀嚼功能下降,健康老年人应当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营养状况良好,造成营养状况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代谢能力下降、消化能力下降、疾病慢性消耗等;很多疾病大多由多种高危因素长期积累后发生,比如高脂血症、吸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就容易导致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老年人“多病共存”是一种常态,只要身体主要健康指标能控制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就属于健康老人。
心理健康:乐观积极更长寿
“认知功能对维持老年人的生活自主性、晚年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的专家钟海龙向记者介绍道,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认知功能异常的老人越来越多,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因衰老带来的感知觉减退、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减退、反应迟钝等认知功能会发生变化,只要不影响日常独立生活能力,不给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可视为认知功能基本正常。
钟海龙表示,根据《标准》,除了认知功能这一标准外,心理健康的老年人还应当乐观积极,自我满意。老年人相比年轻时,更容易受到身边负面事件和疾病困扰,而良好的情绪会对老年人的整体健康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提高晚年幸福感。除了老年人自我调节外,乐观面对疾病和生老病亡,家人也应给予积极引导和鼓励,帮助老人改变观念,拥抱老年生活。家人和社会的关爱对维持老年人健康老年观有着积极作用。
据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曾这样描述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因素:生活方式占60%,遗传占15%,环境因素占17%,医疗条件占8%。在钟海龙看来,老人罹患慢性病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控制慢性病也要长期坚持,从小事做起,而当务之急在于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心理健康的老人应当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如主动学习、掌握维护老年人健康的知识技能,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社会健康:社会活动多参与
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部分老年人无法适应,比如不会扫健康码,上街购物不能刷手机支付,都会影响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的热情。章贡区心理咨询服务协会理事长、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心理咨询室主任黄月红为此表示,《标准》中关于社会健康有一项为“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即健康的老年人应积极学习社会流行的电子终端的使用方法,从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黄月红还指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容易造成社会隔离,主动隔离(心理因素)和被动隔离(身体因素)。研究发现,不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患心脏病、脑卒中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而那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老人,常常会有一种自豪感,以及“我还行”的幸福感,有利于延年益寿。因此,老年人应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有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都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比如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和培养各种兴趣爱好,能够帮助老年人主动融入社会。
黄月红表示,有需要的老人,可在现居住地或所在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由接受过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评估实施和评估标准培训的医疗卫生、护理、养老等专业人员进行健康评估,看自己是不是国标健康老人。总的来说,上了年纪带病生活是常态,如果能将慢性病控制好,就是一个健康或基本健康的老年人,积极锻炼,保持年轻心态,每个人都可以优雅地老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