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水兴渔富民
本文转自:经济日报

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海洋牧场被评为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杨志礼摄(中经视觉)
年产量保持在6500万吨以上,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超过45公斤……水产品作为重要的食物和优质蛋白供应来源,对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近日举办的全国渔业科技创新大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在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聚焦重点任务,调动多方资源,强化协同攻关,加快成果转化,为水产品保供和渔业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科技创新拓空间
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近年来渔业生产空间持续减少,2016年以来水产养殖面积平均每年下降131万亩,用地用水矛盾凸显,资源环境制约加剧。在劳动力、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依靠高性能的品种、高水平的技术、现代化的装备来破解各种条件制约。可以说,强化渔业科技创新是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的必然选择。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多地整合资源,坚持科技创新,开发深远海、大水面、盐碱地、稻田等新兴空间,利用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多种资源,为提高土地产出率,破解渔业发展瓶颈进行积极探索。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莫杰介绍,重庆以种养循环为路径,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因地制宜推进稻鱼、稻虾、稻蟹、稻螺综合种养,新建标准化基地5万亩,稻田亩均新增产值1360元。创新“鱼菜共生”模式,建设工厂化鱼菜共生示范基地3个,推广规模达5.7万亩,亩均产值1.6万元。试点水库浮式圈养,统筹小型水库资源,根据水库环境承载力布设养殖浮桶,实现了一水多用、以渔净水目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