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地”增收获“双赢”
本文转自:南宁日报
“养地”增收获“双赢”
——邕宁区中和镇探索利用冬闲田发展产业新模式

邕宁区中和镇方村村利用冬闲田发展甘蓝种植业,优化产业机构,促进农户增收。 (覃捷 摄)
近日,在邕宁区中和镇方村村甘蓝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甘蓝长势喜人,农民为甘蓝施肥、杀虫。
中和镇拥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在每年11月中旬水稻收割后至次年3月中旬,因天气原因稻田基本闲置,不再种植作物,当地人称之为“冬闲田”。
如何利用冬闲田发展产业?
方村村经过多方研究和外出学习考察,决定在稻田冬闲期间种植甘蓝,优化本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户致富路径。
方向有了,土地从哪里来?
“村委和第一书记利用夜晚的时间,给村民讲政策、讲好处。经过努力,村民无偿提供87亩农田给村委进行冬闲种植,大大提高了我们种植甘蓝的信心。”中和镇方村村驻村工作队员樊桂伶介绍。
据了解,方村村选择种植的是新品种甘蓝,它的特点是耐储运,物流运输不会对蔬菜的品质造成太大影响,即使采摘后没有立马卖出,也能储存起来。“甘蓝亩产量非常可观,能达到6000斤,一个冬种期预计能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益7.2万元。”中和镇副镇长谢烈告诉记者。
在利用好冬闲田种植蔬菜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方村村积极探索甘蓝项目发展模式,蹚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农户”助农增收新路子。“种植项目的推进,带动75户脱贫户务工400余次,促进村民就业。”中和镇方村村支书助理马腾州说。
冬闲务工有收入,脱贫户李秋香对种植甘蓝带来的“双赢”感到十分满意:“利用冬闲田种植蔬菜,不仅可以为来年种植水稻保持土地的肥力,还可以增加收入,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下一步,中和镇将积极采取政策引导、资源整合、项目支持等措施,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力争实现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报记者余秋兰
通讯员黄慧铃 覃捷 吴文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百 疼痛剧烈!不少人“阳”后患上这种病
-
澎 张文宏谈新冠易感人群防护:新春是个坎儿 居家监测有四个标准
-
人 辉瑞P药医保谈判为何出局?参与谈判的相关人士透露细节
-
人 新春走基层|宁乡流沙河镇花猪首次直播销售 年味中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
时 国家医保谈判现拉锯战,辉瑞谈判数小时,新冠药Paxlovid因报价高落败
-
生 感染新冠后,为什么一到夜晚症状就加重?
-
人 多地发布最新研判:已渡过第一波感染高峰!
-
央 阳了后,真的会导致脱发吗?
-
澎 为什么说病毒是人类的“盟友”?
-
澎 阳康体检套餐热销:CT检查量创新高,有无必要?
-
人 张伯礼:春运大概率会引起新一波感染小高峰
-
中 春运大考遇上“乙类乙管”,疫情防控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