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白银市会宁县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转自:白银日报
2022年白银市会宁县夏季旱情严重,而会宁县丁家沟镇窑沟社的农户石永忠家的玉米却较往年增产了不少。问起他抗旱自救的秘诀所在,石永忠自豪地指着田垄说,“你看我家施用了农家粪肥的玉米肥效温和持久,更加耐旱。”石永忠是当地一位规模养殖户,他养殖肉羊100多只,肉牛10多头,在当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的指引下,通过粪肥全量堆肥发酵还田的方式资源化利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顺着石永忠手指的方向望去,连片的玉米田覆盖着一望无垠的山塬,烈日下拔节而起的玉米田在粪肥的滋养下与众不同,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启示。
石永忠是会宁县乐享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项目红利的一个缩影。三年前,会宁县就依托甘肃省第三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加快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步伐。通过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抢抓机遇、抓主抓重、全面发力,对全县能繁母猪存栏10头以上的259家生猪养殖场、4家有机肥处理中心、1家肉牛场、1家奶牛场进行了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和养殖环境基础设施改造,目前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较项目实施之前提高了将近20个百分点。

“以前全县农户畜禽粪污露天堆放,味道难闻,夏天蝇蚊成群结队,既污染环境,又危害着村民的身体健康。经过集中整治,彻底扭转了以往养殖户露天堆放粪污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极大促进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发展。”据会宁县畜牧技术指导中心负责人介绍,会宁县三种典型模式引导全县畜禽粪污治理能力上台阶上水平。“大型养殖场+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种植基地”模式,由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收集处理大型养殖场粪污,通过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液态肥、沼气等,然后对生产的有机肥还田利用;“中型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种植基地”模式,对中型养殖场配备吸污车,建设堆粪棚,配备玻璃钢化粪池,对粪污进行干湿分离处理,将污水收储到化粪池进行3个月发酵后还田处理,干粪进行6个月堆肥发酵后直接进行还田;“养殖户+堆粪场+还田”模式,通过项目示范带动,宣传引导小散养农户做到养殖粪污日产日清,将每天产生的养殖粪污转移到定点简易堆粪场发酵,经过半年时间腐熟发酵后直接还田。(特约通讯员 王双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