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患者因诊断鼻咽癌入院,结果确诊肺癌?不妨看看

2023-01-24 13:41 来源:明珠号 小肆说健康

因为癌细胞的特殊性,导致当早期癌症出现的时候,很难凭借分化特征以及出现的症状来判断是否得了癌症。如果没有定期筛查的习惯,很难发现可能潜在的早期癌症隐患。对于部分特殊的癌症种类而言,如果分辨不清,导致病灶判断错误,对于患者的治疗也会造成影响。

今年61岁的刘先生,就遇到了这么一件“离奇事”,自己因为反复咳嗽已经有半年多了,曾经有长达18年左右的吸烟史,最近总觉得自己的脖子不舒服,于是到医院检查,而CT结果显示,刘先生的颈部淋巴位置存在占位,不排除有恶性隐患存在的可能。

听到这个消息,刘先生有些坐不住了。为了避免患者情绪波动,医生表示再做检查决定,通过癌组织病理活检的结果显示,组织病理学的特征和鼻咽癌相吻合。因此认为刘先生有罹患鼻咽癌的可能。但因为鼻腔内部不存在明显肿物,以及例如流血,疼痛等不适症状,因此建议刘先生入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治疗。

因“鼻咽癌”入院,结果居然变成了“肺癌”?

在刘先生入院后,病理科对于刘先生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讨论,虽然癌组织和鼻咽癌有着相似的机理,但刘先生并没有鼻咽癌患者的常见症状。通过鼻咽镜以及临床体检等一系列步骤,依旧没有发现鼻咽癌的相关病灶。

于是,医生为了寻求突破口,继续询问刘先生相关的生活经历,以及病史经历。结果发现,刘先生曾有多年的吸烟史,并且家族有过遗传肺癌的病史影响。

“淋巴位置的恶性占位,会不会是肺癌?”有人提出了猜测,而和鼻咽癌有着类似癌症机理的种类,PLELC有着最大的嫌疑。后续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胸部增强CT的检查,确认了刘先生的病症——PLELC1期。

什么是"PLELC"?严重吗?

所谓的PLELC,实际上是肺癌的一种,叫做“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肺与胸膜肿瘤组织分类中,PLELC的病理组织和鼻咽癌很难区分,因此在确诊PLELC之前,会提前进行鼻咽镜以及CT等前置筛查。

当结果告知刘先生后,再听到自己得的是肺癌,情绪又有些失控了。医生连忙稳定了他的情绪:PLELC一期,也就是肺淋巴上皮瘤样癌1期,严重程度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一方面,一期肺癌属于早期肺癌的一种,病灶小,并且没有扩散和转移的迹象;另一方面,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病例较少,根据临床数据显示,早期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生存率要明显高于其他肺癌。所以,刘先生的治愈成功率是很高的。

事不宜迟,在确定了刘先生的病况后,根据PLELC1期肿瘤单独性强,以及侵犯性较低的特点,医生决定对刘先生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手术很成功,术后进行TP方案化疗4期左右,来消灭可能存在的残余癌细胞。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刘先生后续复查的胸部CT并未见到异常,意味着手术以及化疗方式很成功。

虽然PLELC一期是比较容易治愈的早期癌症,但如果症状恶化,依旧可能对大血管造成侵犯,形成血行转移,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除了要了解相应的治疗方法,以及鼻咽癌和PLELC的关系。对于PLELC的诱因,也要了解并且预防。

PLELC的诱因是什么?如何做好预防?

研究表明,PLELC的主要诱因,在于EB病毒感染。所谓的EB病毒,其实是一种侵犯淋巴的DNA病毒。根据现有统计,超过80%的成年人存在EB病毒感染,但是绝大多数人的病毒只会潜伏,并不会有相关的症状。

但有那么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有可能导致EB病毒出现活性,诱发PLELC的症状。例如长期吸烟,免疫力低下等因素,都有可能增加PLELC的出现风险。

因此,想要对PLELC做好预防,一是要改掉吸烟的习惯,二是要积极锻炼,调整作息,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来提高并且维持自身的免疫力水平。

总之,虽然一期的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并不严重,但仍然存在恶化后威胁生命健康的风险,要提前做好预防,在出现例如咳嗽,咯血,胸闷等症状时,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检查治疗,才是正确的做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