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芒市:“小菌菇”成为致富“大产业”

2023-01-29 10:14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德宏团结报

“姬松茸属高温菌,菌丝长到这里的时候,你们要改变覆盖的方式,调节好温度,适量灌水……”杨吉虎边说边演示。

杨吉虎是风平镇幸福村村民,也是村里的菌菇种植大户和菌菇种植加工厂的技术指导员。在风平镇,仅和谐、吉祥、幸福3个易地扶贫搬迁村就发展了菌菇种植250余亩,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务工难题,还有效保护了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产业进驻 解决困难

近年来,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风平镇党委、政府立足自身资源、交通和劳动力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不少企业在风平落地发展,菌菇种植加工厂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杨吉虎因家中“上有老、下有小”,陷入了外出务工与顾家两难的困境,在得知附近菌菇种植加工厂招工后,便来到加工厂打工。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人工菌种植不仅周期短、收益高,对场地要求也不高,加之菌菇种植加工厂还有垫资垫菌包的扶持政策,便下定决心学好技术自己种植。

2021年,经过厂里技术员的指导和自己不断摸索,杨吉虎管理的白松茸每亩产量达5.7吨,被厂里破格聘用为技术指导员。如今,杨吉虎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技术指导员,还成为白松茸种植大户。

轻松务工 增加收入

菌菇采收频率高,菌菇种植加工厂每年有6至10个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采菇、削菇、分类、封装等工作。2022年,菌菇种植加工厂辐射带动周边搬迁村300余人进厂务工。

“自从菌菇种植加工厂落地后,我们村里很多人都开始种菌菇了,没有条件种植的也可以去加工厂削菇赚钱,一天可以赚六七十块钱呢。”村民李三兰乐呵呵地说。

废料利用 保护生态

“我家虽然不种菌子,也不去削菇,但每年我都把不要的玉米棒拿去加工厂卖,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一名和谐村村民开心地分享道。

由于人工菌的菌棒是由坚果皮、玉米棒、西番莲皮等农副产品“下脚料”制作而成,每年菌菇种植加工厂都会大量收购玉米棒等农副产品“下脚料”,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随意倾倒和焚烧农副产品“下脚料”的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辐射带动更多群众稳定增收,风平镇党委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采取“企业+大户+农户”的模式,通过劳务派遣合作形式,让企业与各村形成利益联接体,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产业帮扶项目发挥更大效用,持续巩固易地搬迁安置点脱贫成果,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通讯员 岳立冬 文/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