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3月3日“全国爱耳日”:警惕老年性听力损失

2023-03-01 02:14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开封日报

3月3日“全国爱耳日”:警惕老年性听力损失

——专访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汪文利

全媒体记者 侯利平

汪文利。 市人民医院供图

近一段时间,张老先生的家人发现他讲话时总是打岔,答非所问,看电视声音特别大,打电话时有时不接电话,把家人急得不行,回家一问,张老先生说没听见电话响,家人带着他到医院看病,医生诊断为老年性聋,建议给张老先生佩戴助听器。

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作为特殊群体,老年人应该如何避免出现“张老先生”的类似遭遇,在生活中如何做才能预防耳聋、安全用耳、保护听力?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汪文利。

汪文利介绍,老年性聋是指伴随年龄老化(一般发生在60岁以上)而发生的听觉系统退行性改变而导致的耳聋,是与年龄相关的听力损失,老年人群中第三个最常见的慢性病。据调查,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约25%,7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约78%,10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约99%。

汪文利说,老年性聋发病最关键的因素是年龄,此外,噪声暴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遗传因素、老年痴呆、抽烟也是老年性聋的危险因素。

常言说一聋三分傻,耳聋常引起交流障碍、对外界刺激不敏感,从而引起认知改变、性格改变、脱离社会等,造成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

汪文利表示,作为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家人遇到以下情况要注意了:看电视的时候音量调得越来越大;交谈时总是打岔、答非所问;听不到电话声音;对声音反应迟钝;要求别人讲话声音大一些;常常独来独往等。

汪文利提醒,出现上述症状的老年人应该到医院及时就诊,进行耳部检查及听力检查,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延缓发展。对于交流障碍的老年人应适时佩戴助听器以改善生活质量,条件许可者还可选择植入电子耳蜗、骨锚助听器和听觉辅助技术。

汪文利告诉记者,幸运的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性聋的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已经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或许不久的将来,毛细胞再生和干细胞研究干预老化进程,可预防和治疗老年性聋。

专家简介:

汪文利,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大学本科、医学学士学位、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就读于河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耳鼻咽喉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曾于2002年至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咽喉进修学习;2020年至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进修学习。现为河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听力与眩晕分会委员;开封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对咽异感症、咽敏感症、胃食道反流综合征、声带息肉、声带小结、鼻炎鼻窦炎、中耳炎、耳石症等病症有成熟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尤其擅长鼻腔、鼻窦、鼻中隔内窥镜手术,以及扁桃体、腺样体、喉部手术治疗;此外,对面部、鼻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超选择性药物治疗有所研究。发表专业著作1部,国家级及省市级文章10余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