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 春盘中的长生佳蔬

2023-03-08 06:17 来源: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敦敏

“一月葱,二月韭。”农历二月,一场春雨过后,韭菜经过一整个冬季的厚积薄发,带着满满的春意破土而出。那翠绿的细叶、洁白的根茎、鲜嫩的模样和清香的气息,煞是惹人喜爱。古有天子“献羔祭韭”、杜甫“夜雨剪春韭”,今有谷爱凌“温韭战滑雄”。三千多年来,韭菜是当之无愧的国民蔬菜,既俘获了国人的肠胃,也寄托着国人丰富的情感。

昆明植物园葱属植物专题展中的韭菹

1 三千年的祭品担当

韭菜原产中国,是中国最古老的蔬菜之一。东汉时期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韭,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从字形上看,“韭”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最下面的一长横,代表平坦的土地;中间两竖和每竖上附加的三小横,正是形象地体现了韭菜叶部向四外张开的披离状态。人们据此推测,很可能在4000多年前的商朝,华夏儿女已经认识韭菜并开始栽培这种蔬菜了。

由于名字起得好,又具有根系发达、剪而复生的特点,韭菜被我们的老祖宗赋予了欣欣向荣、丰本、长久的象征意义。从先秦至清朝30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韭菜始终是我国国家典礼和宗族祭祀仪式中的重要祭品。它频繁出现在祭日月、祭社稷、祭风雨雷电和宗庙祭祀等各种隆重场合。而从魏晋至明朝,韭菜则是新人婚礼上的必备品——新郎、新娘在拜天地时要同食韭菜,寓意长长久久、血脉兴盛。

先秦时期,应用于祭祀礼仪中的韭分为两种形式:第一,以鲜韭的形式祭荐给天神、祖先尝鲜。《诗经·豳(音bīn)风·七月》记载:“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意思是在周代历法的四月,要献上羊羔和韭菜。此时祭祀的主要是掌管冰与水的司寒神。祭祀时,鲜韭菜并不是单独出现在祭坛上,而是与鸡蛋、猪肉搭配成菜肴祭献。《礼记·内则》中说:“豚,春用韭,秋用蓼。”意思是在使用猪肉祭祀时,春祭搭配韭菜,秋季搭配蓼菜。《礼记·王制》记载:“庶人春荐韭……韭以卵。”中国古代有使用当季时新蔬菜孝敬天神、祖先的传统,称之为荐新礼。“荐韭”就是在荐新礼中使用韭菜,“卵”则指鸡蛋。对于不容易获得猪肉的庶民百姓来说,用新鲜美味的韭菜炒鸡蛋祭祀祖先,足以彰显心意之诚。而宋代的《礼记集说》则告诉人们,之所以“韭以卵”,不光是因为二者搭配味道鲜美,更深一层的原因是韭菜温和的特性属阳,鸡蛋属阴,二者搭配,取阴阳相合之意,体现了古代的礼仪规范。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