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号

高山蔬菜富乡村

2023-03-30 07:46 来源:明珠号 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十堰日报

记者周亚晖特约记者 任紫薇实习生张慧

3月21日上午,记者在大川镇浪溪村高山蔬菜基地看到,蔬菜大棚主体已建设完成,工人正忙着在大棚外铺设水管。

这是该村蔬菜种植大户李前义建设的蔬菜大棚。“去年我种了1.6亩茄子,收入3万多元。今年我准备再扩建3亩大棚。”李前义介绍,“今年我55岁了,外出打工活不好找。在家里种菜,种完有人上门收购,挣得一点也不比在外面打工少。”对种植高山蔬菜,他信心满满。

该村高山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在上个世纪80年代,浪溪村就是十堰城区的“菜篮子”。近年来,该村以党建引领,采取“合作社+驻村帮扶单位+小额信贷+村委会+贫困户”的“4+1”帮扶模式,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流转农户抛荒、闲置土地并纳入村集体合作社,结成利益共同体,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的同时,促进农户增产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加。在村“两委”带领下,全村大力发展阳荷产业,截至目前,全村阳荷种植面积(含林下种植)达1000余亩,年产阳荷30万斤,带动农户就业100余人。

“我们村种植的蔬菜都在海拔

800米至1000米的山上,高山蔬菜生长时间长,吃起来口感和普通蔬菜不一样。现在山里气温还很低,我们的蔬菜要晚一段时间才能种,这样就能抓住蔬菜淡季供应的良好时机,更能卖得起价格。”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显学介绍,去年,村里种植的奶油丝瓜深受市场欢迎,“我们的丝瓜和别处的丝瓜不太一样,口感是脆的,炒的时间久也不会变色。”

去年,浪溪村建设高山蔬菜基地30多亩,今年计划将高山蔬菜基地扩大至200亩。建成后,每年将带动60多户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当年可实现村集体收入增加40万元以上。

记者在浪溪村蔬菜基地采访记者潘世新摄

大川镇沟壑、山涧、溪流、群山构成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