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科技帮扶见实效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对点服务、链上发力
呼和浩特科技帮扶见实效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春耕工作陆续开展,田间一片繁忙景象。新华社记者 连振摄
◎本报记者 张景阳 通讯员 杜占江
3万人
2022年至今,呼和浩特市共培养农村科技人才1000余名,带动3万多人就业,6家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获得备案,2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被评定为自治区优秀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塞北四月春来早。正值春耕,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蔬菜育苗和温室早春茬茄果类蔬菜管理进入关键期,在当地的田间地头和设施农业大棚里,科技特派员的身影开始活跃起来。
作为呼和浩特市重要的法人科技特派员团队,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也开始了密集的组团下基层工作安排。短短几天,全院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就走遍了全市各旗县区。在呼和浩特赛罕区曙光村蒙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与企业负责人共同调查了年初示范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自育番茄品种“内番四号”、辣椒品种“星火一号”“北星六号”的出芽情况。
从多年前严格的“能者上,庸者下”的聘用制度,到如今稳定保持在500人左右的优秀团队,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和运行已经日趋成熟,技术帮扶转化为农牧业生产力,最终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科技特派员的成绩正在愈发凸显。
点对点服务:送农技 暖民心
近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草莓种植技术服务小队的4名科技特派员如约来到村民石利俊大娘家的草莓种植大棚,一边仔细查看草莓的生长情况,一边和大娘拉着家常,耐心细致地强调接下来的种植注意事项。
石大娘笑着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今年我的草莓又能卖个好价钱,多亏了这4个好娃娃。”
去年这个时候,村民们的草莓都挂上了又大又红的果,石大娘家的草莓长势却没有起色,她急得团团转。在村民的建议下,石大娘联系到了草莓种植技术服务小队。石大娘回忆说,起初,她还将信将疑:“上门送技术,还免费,这年头还有这好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第 奥密克戎XBB.1.16更具传播效力?疫苗该如何选择?
-
央 多地网友称自己“二阳”了,会不会更难受?听听专家怎么说
-
第 “二次感染”存在哪些误区?新冠“大角星”传染性和毒力如何?专家这样说
-
澎 创新药就该低价?这是方向性错误,业界喊话不要过分人为干预
-
新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
经 新冠“二次感染”来了?专家:五一假期再次感染几率极小
-
新 上海医院证实:新冠检出确有增加,主要是这些人!“二阳”症状会更重吗?专家分析
-
澎 核查:接种新冠疫苗将导致预期寿命下降?
-
社 20 万只中才有 1 只!科研人员发现海参界的“白天鹅”
-
八 细思极恐!上海餐厅疑似又见蓝环章鱼 专家:蓝环章鱼的毒没有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