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健康提示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科普之窗]
半岛全媒体记者段轶琳整理
5月正值春夏之交,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仍需防范,同时随着气温升高,肠道传染病发病将逐渐增多,饮食不当,也易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市民及来青游客要注意防范新冠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郊外游玩防止蜱虫叮咬。
一、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咳嗽和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室内常通风。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建议大家按国家新发布的佩戴口罩指引,处于暴露环境、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或者接触脆弱人群时,佩戴好口罩。2.合理规划出行。建议错峰、预约出行,避开热门景点。加强出行或者旅途中自我健康监测,如果发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感冒症状时,应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和自我抗原检测,避免带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形势,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护准备工作,途中做好个人自我防护。3.积极接种疫苗。疫苗接种可以使人体获得免疫保护,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3次及以上病毒抗原的刺激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和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要积极主动地接种疫苗,获得更强的免疫保护能力,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4.做好日常健康监测。如出现咽痛、发热、乏力等症状,可根据自身症状轻重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治疗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同时,减少外出活动,不要带病上班、上学。幼托机构、学校等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患儿,及时隔离并去医院诊治。
二、预防“病从口入”
1.注意用餐卫生。外出选择正规的、卫生环境良好的餐馆就餐;在家注意生、熟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生吃蔬果要洗净;不喝生水。2.注意个人手卫生。饭前便后、处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装前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要勤洗手。3.清洁消毒。餐具和厨具要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厨房环境要清洁。4.谨慎食用“野味”。不认识的野菜及野生蘑菇要做到不采、不卖、不食,谨防毒蘑菇、野菜中毒。5.及时就诊。每年5到10月份是肠道门诊开放的时间,若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去肠道门诊就医。
三、预防手足口病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不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2.一旦出现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避免拖延发展成为重症病例。3.搞好环境卫生,奶瓶、奶嘴及孩子常用的餐具、玩具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毒。4.接种EV71型手足口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尤其是减少该病的重症及死亡病例。5.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发现病儿及时隔离上报,做好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发现、报告和处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