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坪”台扩销路 彭州通济山货成“俏货”
本文转自:封面新闻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玥林
“谷贱伤农”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意思是说丰收的年份,农民的收入不增反减。过去,彭州市通济镇凤坪村的村民也曾遭遇类似情形,以竹笋为代表的山货产量很高,但价格却被游商“杀”得厉害,导致“产量高产出不高”。今年,凤坪村利用闲置的卫生站建起了“众享•坪台”山货销售市场,拓宽销路,为村民带来实惠。以竹笋为例,平均每斤比市场价高出0.3元。曾经的“买方市场”逆转为“卖方市场”,农民的荷包也越来越鼓。

凤坪村地处龙门山山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坐拥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生长环境,凤坪村广泛发展以竹笋、洋姜、瓜果蔬菜、三木药材为主的种植业。特别是笋类,每年出产竹笋约300万至400万斤,另外还有产量不少的山黄瓜、嫩南瓜、栏杆豆、野生雪芽菜、“枳笼包”、蕨苔、折耳根等山货。过去因销售渠道不多、游商散贩上门收购打压价格,导致农户“光吃苦不致富”。面对现状,今年凤坪村“两委”在通济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发动群众利用闲置卫生站打造了以山货市场为核心的“众享•坪台”,开启了“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致富增收探索。

“众享•坪台”建好后,电商成为新农具,直播变为新农活,“山货”变为“网红”。电商团队“鲜采世家”嗅到了商机,相中这里有场地、有空间、有产品的优势,主动与凤坪村对接,洽谈后即决定入驻,次日带货。村里特产“触网”后,不仅在省内广受欢迎,还远销北京、上海等地,日销售单量从早期的三四十单猛增至现在的上千单,不仅提升了销量,也提振了凤坪村民的种植信心。“山货能在网上卖,明年我还要多种点。”一位村民说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