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边关看振兴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
癸卯年闰二月下旬,阳历已是4月中旬。
正是草长莺飞、鲜花烂漫的春天。
我走进中越边界的脱贫村——那坡县平孟镇念井村西马屯,探访昔日“西马悲歌”的壮烈,实地感受乡村振兴中“西马欢歌”的豪情,触摸睦边人美好的梦想。
60多年前,一对凤姓瑶族夫妻从那珍村弄丁屯来到这个四面环山、无田无地又缺水的山窝窝,开荒种地,并在此定居、生产。
安居之地,即西马屯。现有10户63口人。全为那对夫妇的后代,同一个姓氏,同一个祖先。
西马屯自然条件恶劣。仅有耕地面积20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山石嶙峋,土壤稀薄,广种薄收,收入微薄,生活困难。
千禧年初,广西日报记者以《西马悲歌愁断肠》报道了西马屯深度贫困的现象,令人印象深刻,引发激烈反响,也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
国家开始实行精准扶贫后,西马屯10户人家均被列为低保贫困户。当地制定了西马屯瑶族特色村寨改造方案,逐一突破。新建10栋砖混结构房子,改造电网,建成约200立方米的水池;建设屯中心广场、屯道硬化,建设文化活动室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填土改造80亩的斜坡石头窝地,发展板蓝根种植;扶持群众养猪养牛,增加收入;开展教育扶贫,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等。
2017年12月,广西日报再以《“西马人民唱新歌”——那坡0—3公里边境线脱贫攻坚见闻》报道了西马屯脱贫攻坚变迁的事例,让各族群众备受鼓舞。
来到西马屯,只见民族团结广场开阔,可运动、可休闲、可停车,民族团结亭静静矗立一旁。白底红字的“民族团结进步”标语醒目庄严。硬化道路直通家家户户,屯里早已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曾经“兔子不光顾、鸟儿不做窝”的西马屯已今非昔比。2019年,西马屯脱贫出列。2020年西马屯获自治区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屯。
西马屯村民小组长,西马屯第一位共产党员凤才刚家里干净整洁,家电家具靠墙摆放。他说:“西马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党和政府给予的,我们永志不忘。我们一定努力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守边固边,维护祖国边疆安宁。”
西马人的梦想又何尝不是睦边人的梦想呢?
那坡县城厢镇永靖村、合群村坚守大石山区,靠山吃山,在探索睦边人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开疆拓土,为西马屯这样的守边固边村屯拓展乡村振兴找到了发展之路、振兴之路。
来到城厢镇永靖村杉木屯,只见山脚、房前,坡上、石间,花椒林绵延伸展,与山上杂树界限分明。墨绿色的花椒树长势繁盛,结出的花椒果一簇一簇的,长势十分喜人,丰收在望。
5年前,杉木屯试种九叶青花椒成功。2020年,村民以土地入股公司,村“两委”与公司签订发展协议,公司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合作发展花椒产业。几年来,花椒亩产值逐年提高,2023年预计亩产1200斤,产值近万元。在大石山开展花椒种植使杉木屯群众实现增产增收,为兴边富民、乡村振兴找到了新路。
城厢镇合群村另辟蹊径,发展“以牛贷牛”养殖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村民稳定增收和致富带头人资产保值增值“三方共赢”。养殖场将牛犊赊销给群众饲养,育肥后回收销售,差价为养牛户的收入。2018年以来,参与农户191户,累计贷牛705多头,每年能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12万元的收入。今年参与的农户共46户。目前,全村存栏西门塔尔牛600头,户均2头,预计产值1000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那坡县原称“睦边县”,为睦边稳边作出巨大贡献。但睦边人有睦边人的梦想,幸福是等不来的,奋斗才能赢得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