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山三斧”打通村医成长路
本文转自:健康报
聚焦乡村医疗能力提升·强村医④
“劈山三斧”打通村医成长路□ 本报记者 刘嵌玥
目前的乡村医生队伍中,一些年长的村医医学专业素养偏低,一些年轻的村医临床经验则不足。如何提升村医服务能力,推进村医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兜住农民群众的基本就医需求?江苏省宝应县的做法是挥出“劈山三斧”。
学习适宜技术
增强看家本领
背上中医理疗工具包,宝应县夏集镇卫星村村医戴建华熟门熟路地来到村民王奶奶的家中。2年前,王奶奶突发脑溢血,术后变成植物人。因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她没有接受康复治疗,一直卧床在家。
王奶奶回村不久,戴建华就将其纳入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对象,并根据个性化签约服务包提供服务。针灸、推拿、按摩、功能锻炼……每周,戴建华都会上门为王奶奶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如今,王奶奶的手眼知觉、吞咽功能等明显恢复。“多亏戴医生,我妈的情况才一天天好转。”王奶奶家属的话让戴建华心头很暖。
戴建华当村医近30年,他的中医医术是家传的,但他深知自己的中医理论知识有待补足,中医实操技术也需要规范、更新。2017年,他等来了补短板、提能力的好机会。当年,宝应县开始实施《2017—2019年宝应县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戴建华前往宝应县中医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脱产学习。
“真的受益匪浅。”戴建华说,“学的都是干货,现在做的针灸、推拿等治疗操作都很规范,治疗范围也更广了,腰肌疼、关节疼、颈椎疼等农村老百姓的常见病都可以利用中医药手段治疗。县里提供的学习机会非常宝贵,我们乡村医生要活到老、学到老。”
不只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近年来,宝应县围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了多期乡村医生适宜技术轮训,内容包括急诊急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妇幼健康服务等,增强村医用得上、用得好的看家本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明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